苜
拼音mu4“~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目宿”。
异体:𦤄 𦭝 𦱒 𦴄 𦴠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モク,ボク;
苜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宋-印
廣韻
增韻
宋-篆
古文四聲韻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mu4[苜蓿]也作“=牧宿”、“=目宿” 植物名 豆科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构成,开紫色花,荚果螺旋形,根系强大 喜温暖,耐旱,为重要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西汉时由中亚细亚引入紫苜蓿种子 现亦作苜蓿属紫苜蓿、南苜蓿等的通称牧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𠀤音牧。
【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
【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
【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
【韓愈詩】萄苜从大漠。
【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𦸚也。 博雅(232)
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笔画检字法繁体字转换必应高清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