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穅或省作。
《漢多》從「庚」從「◎」(點撇)。郭沫若以為「康」以和樂為本義,古代多借樂器以表示和樂,「康」字從「庚」,「庚」即樂器。林潔明認為「庚」旁的點撇象搖動時的樂聲,由樂聲以見和樂之意。戰國文字「康」所從點撇訛為從「米」。
略說: 從「庚」從「◎」(點撇)。郭沫若以為「康」以和樂為本義,古代多借樂器以表示和樂,「康」字從「庚」,「庚」即樂器。林潔明認為「庚」旁的點撇象搖動時的樂聲,由樂聲以見和樂之意。戰國文字「康」所從點撇訛為從「米」。
104 字
詳解: 從「庚」從「◎」(點撇)。郭沫若以為「康」以和樂為本義,古代多借樂器以表示和樂,「康」字從「庚」,「庚」即樂器。林潔明認為「庚」旁的點撇象搖動時的樂聲,由樂聲以見和樂之意。戰國文字「康」所從點撇訛為從「米」。季旭昇認為可能是「康」長久借為表示「穅」義(即穀皮),「庚」下的點撇遂類化為「米」形。《說文》以為「康」是「穅」之省,不確。
甲骨文「康」用為商王的廟號,指商王康丁,卜辭中常稱為「康祖丁」。如《合集》35995:「丙申卜,鼎(貞):康且(祖)丁方其牢。」「方」讀為「祊」,是祭名。卜辭貞問以祭牲對康丁進行祊祭。《史記.殷本紀》稱為「庚丁」:「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
金文表示和樂。如齊陳曼簠:「齊[陳土](陳)曼不敢逸康,肈(肇)堇(謹)經德。」又如令狐君嗣子壺:「康樂我家,屖屖康盄(叔)。」
「康」也表示長久,如士父鐘:「降余魯多福亡(無)疆,隹(唯)康右(佑)屯(純)魯。」又用作人名,如康鼎:「康拜𩒨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休。」
戰國竹簡假借作「糠」,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59背貳「以脩(滫)康(糠)」,表示酸臭的淘米水和米糠。通假作「湯」,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3:「隹尹夋及康,咸又(有)一惪(德)。」郭店竹簡〈緇衣〉及今本《禮記.緇衣》「康」皆作「湯」。
古書中「康」表示和樂的例子如《清華壹.耆夜》簡11:「康藥(樂)而母(毋)忘(荒),是隹(惟)良士之䢍(方)。」《國語.周語》:「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康」也表示褒揚、讚美。如《禮記.祭統》:「康周公,故以賜魯也。」鄭玄注:「康,猶褒大也。」《呂氏春秋.古樂》:「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康」表示空。如《詩.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爾時。」鄭玄箋:「康,虛也。」《漢書.賈誼傳》:「斡棄周鼎,寶康瓠兮。」「康瓠」即空壺。
「康」又表示四通八達的大路。《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唐代白居易〈和松樹〉:「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康」還表示健康、無病。如《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代韓熙載〈湯泉院碑〉:「探之則熱,赴且無傷,惡疾能愈,微疴可量,或飲或浴,心寧體康。」987 字相關漢字: 庚,◎,米,穅,方,祊,糠,湯
商-甲骨
黃組
商-金
商
商-金
商或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金
春秋早期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春秋-篆
石鼓文
戰國-金
戰國早期
戰國-金
戰國中期
楚-簡
郭店
楚-簡
上博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魏-篆
魏石經古文彙編
魏-篆
三體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楷
古文四聲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篆
李斯
漢-隸
晉-隸
晉-草
索靖(傳)
隋-楷
智永
隋-草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隸
歐陽詢
唐-楷
王行滿
唐-楷
顏真卿
唐-行
李邕
唐-草
懷素
唐-草
蔣善進
唐-草
歐陽詢
宋-行
蘇軾
宋-行
米芾
宋-草
王昇
宋-草
趙構
元-隸
趙孟頫
元-隸
吳叡
元-楷
趙孟頫
元-行
趙孟頫
元-草
趙孟頫
元-草
鮮于樞
明-草
王寵
明-草
宋克
清-篆
吳昌碩
清-隸
黃易
清-隸
王澍
清-隸
陳鱣
清-隸
馮登府
清-隸
桂馥
清-行
康有為
近-楷
沈尹默
近-行
沈尹默
南北朝-楷
梁-行
蕭綱(傳)
kang1安乐;安定
kang1逸乐;淫乐
kang1和悦;和谐
kang1安静
kang1富裕
kang1健康
kang1乐;好
kang1尊
kang1褒扬;光大
kang1抚;扶持
kang1四通八达的大路
kang1虚;空
kang1犹“荒歉”
kang1苛刻
kang1旧地名 1.西藏四部中最东的一部,也叫喀木,约今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 2.旧西康省的简称
kang1同=穅穅
kang1姓
kang4通=亢 举亢
【寅集下】【广字部】
〔古文〕𠭳【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𠀤音穅。
【爾雅·釋詁】樂也。
【詩·唐風】無巳大康。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
【書·益稷】庶事康哉。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
【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
【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
【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
【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
【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
【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
【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註】瓠,壺也。
【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
【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
【爾雅·釋詁】漮,虛也。
【詩·小雅】酌彼康爵。
【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
【禮·明堂位】崇坫康圭。
【註】康讀爲亢。
【疏】亢,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