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tu2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生灵”)。

②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

③古同【涂】,涂炭。

异体:𦹍 ,

异体:𦹍 ,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ト,シャ,ヨ,タ,ダ,ショ,ヤ,ズ;にがな,のげし

荼字字源已被关注:2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3

荼字字源百家诸说,荼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苦荼也。从艸。余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艸」,「余」聲,本義為苦菜。

16 字

 詳解: 從「艸」,「余」聲,本義為苦菜。《說文》:「苦荼也。从艸,余聲。」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

  「荼」可表示茅、蘆之類的白花。《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

  「荼」亦可表示田間雜草。《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

  因苦菜之味苦,故「荼」可比喻痛苦。《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

  「荼」可通作「塗」,義為爛泥,比喻苦難。《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生人陷荼炭之艱。」李善注:「《尚書》曰:『夏有昏德,民墜塗炭。』荼與塗,字通用。」

  「荼」還可讀作「茶」,為「茶」的古字,《集韻‧麻韻》:「荼,茗也。一曰葭荼。或從木,亦省。」參見「茶」。418 字相關漢字: 艸,余,塗,茶

荼字字源演变,荼字源流

荼字源流

秦-簡

龍崗

荼字源流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荼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荼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荼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荼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荼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荼字书法,荼字写法,荼字图片

荼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荼字源流

晉-行

王洽

荼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荼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荼字源流

唐-隸

蔡夫人

荼字源流

唐-楷

徐浩

荼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荼字源流

唐-行

顏真卿

荼字源流

唐-草

顏真卿

荼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荼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荼字源流

明-草

宋克

荼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荼字源流

清-隸

汪士慎

荼字源流

清-隸

鄧石如

荼字源流

近-篆

蕭蛻

荼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荼字源流

南北朝-楷

荼字字源读音,荼字字源字义及荼字常用词组

  • tu2苦菜 菊科苦苣菜属和莴苣属的植物

  • tu2喻苦,痛

  • tu2茅草、芦苇之类的白花

  • tu2杂草

  • tu2借

  • tu2僭

  • tu2用同=塗 烂泥 比喻苦难塗

  • cha2同=茶茶

  • ye2姓

  • shu1玉板,古朝会时所执

  • shu1通=舒 1.徐缓 2.春秋时国名 地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舒

荼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𠀤音𣗪。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𠀤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博雅(232)

荼字说文解字字源

苦荼也。[釋艸、邶毛傳皆云。荼、苦菜。唐風采苦采苦傳云。苦、苦菜。然則苦與荼正一物也。儀禮。鈃芼。牛藿、羊苦、豕薇。記内則。濡豚包苦。亦謂之苦。月令、本艸、易通卦驗皆謂之苦菜。]从艸。余聲。[同都切。五部。詩荼蓼、有女如荼及後世荼荈皆用此字。籒文作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