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du3

①阻塞,挡:~塞。~挡。~截。~击。~嘴。

②心中不畅快:~心。

③墙:围者如~。

④量词,用于墙。

⑤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⑥姓。

异体:𡦡 𩫭 𬴢

异体:𡦡 𩫭 𬴢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ト,ツ,ジャ,シャ;かき

堵字字源已被关注: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堵字字源百家诸说,堵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垣也。五版爲堵。从土。者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從「𩫖」從「者」,與《說文》籀文同形,「者」是聲符,「𩫖」象城牆之形,是「墉」的古文,「堵」字從𩫖,本義當為牆壁。

59 字

 詳解: 金文從「𩫖」從「者」,與《說文》籀文同形,「者」是聲符,「𩫖」象城牆之形,是「墉」的古文,「堵」字從𩫖,本義當為牆壁。

  因為一套編鐘懸掛起來好像一面牆壁,故金文用作編鐘或編磬之單位。李孝定云:「蓋鐘若磬各若干杖各在一虡懸之,如牆之一堵,故以堵稱之。」郘鐘:「大鐘八聿(肆),其竈(簉)四𩫭(堵)」,表示鐘磬單位的「堵」或從「金」作,邾公牼鐘:「龢鐘二鍺(堵)」。《周禮.春官宗伯.小胥》:「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金文又通讀為「土」,表示國土,叔夷鐘:「處禹之堵(土)」。

  許慎以「堵」為古代牆壁的面積單位。《說文》:「堵,垣也。五版爲一堵。从土者聲。𩫭,籒文从𩫖。」288 字相關漢字: 𩫖,者,墉,金,土

堵字字源演变,堵字源流

堵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堵字源流

楚-簡

子彈庫

堵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堵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堵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堵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堵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堵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堵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堵字书法,堵字写法,堵字图片

堵字源流

宋-行

蘇軾

堵字字源读音,堵字字源字义及堵字常用词组

  • du3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 古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 du3墙壁;长高各一丈的墙壁

  • du3古代钟或磬十六枚悬在一虡称为一堵;钟、磬各一堵合称为肆

  • du3塞;阻挡 如:堵漏洞

  • du3量词 多用于墙,也用于其他物体

  • du3姓

  • zhe3古县名

  • zhe3水名 一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支流 上游有多源,出陕、川、鄂三省边境,在竹山县附近汇合,北流到郧县西入汉水 唐置堵阳县,以此得名 一在河南省方城县,下为黄水、棘水、并入淯水(白河) 汉置堵阳县,以此得名 又名赭水,故后魏改置赭阳县

  • du1同=闍闍

堵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𠀤音賭。

【說文】垣也。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詩·小雅】百堵皆作【韓詩外傳】原憲居環堵之室,茨以蓬蒿。

 又懸鐘磬之名。

【周禮·春官】小胥半爲堵,全爲肆。

【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虡,謂之堵,全𨻰之在一虡,謂之肆。

 又相安曰安堵。

【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

 又畜積之象。

【莊子·盗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

 又方語,若箇,這箇,兀的,曰阿堵。

【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字,婦令婢以錢繞牀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中物。

 又姓。

【左傳】鄭有堵叔。

 又【廣韻】章也切【集韻】止野切,𠀤音者。縣名。

【史記·張釋之傳】釋之,堵縣人。亦姓。

【左傳】鄭堵女父,堵狗。

 又山名。

【山海經】苦山東曰堵山,神天愚居之。

 又水名。

【水經注】堵水,出堵陽北山南,源逕小堵鄕。

【後漢·光武紀】岑彭爲征南大將軍,討鄧奉于堵鄕。

 又【集韻】東徒切。同闍。城門臺也。

 又時遮切,音蛇。

【爾雅·釋宮】闍謂之臺。闍,或从土。


考證:〔【周禮·春官】小胥凡爲堵,全爲肆。

【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簴,謂之堵,全陳之在一簴,謂之肆。〕 謹照原文凡爲堵改半爲堵。註内兩簴字𠀤改虡。 左傳(-451)

堵字说文解字字源

垣也。[儒行曰。儒有一畞之宫。環堵之室。注云。宫謂牆垣也。堵、面一堵也。面一堵者、謂面各一堵也。依鄭說堵與垣別。大氐散文則通。對文則別也。]五版爲堵。[詩毛傳曰。一丈爲板。五板爲堵。此五經異義所謂古周禮、古春秋說也。異義今戴禮及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爲堵。五堵爲雉。板廣二尺。積高五板爲一丈。五堵爲雉。雉長二十丈。何休注公羊取韓詩說。古周禮及古春秋左氏傳說。一丈爲板。板廣二尺。五板爲堵。一堵之牆長丈、高丈。三堵爲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以度長者用其長。以度高者用其高也。諸說不同。鄭辨之云。左氏傳。鄭莊公弟段居京城。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古之雉制、書傳各不得其詳。今以左氏說鄭伯之城方五里。積千五百步也。大都三國之一。則五百步也。五百步爲百雉。則知雉五步。五步於度長三丈。則雉長三丈也。雉之度於是定可知矣。玉裁按鄭駁異義。取古周禮、春秋說。一丈爲板。計之適合。未嘗自立說六尺爲板也。迨箋詩則主用古說。參以公羊傳五板而堵、五堵而雉、而定爲板長六尺。鄭意公羊五板而堵者、高一丈也。五堵而雉者、廣三丈也。何注公羊取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而堵爲四十尺。五堵而雉爲二百尺。說各乖異。似古周禮、春秋、毛詩說爲善。高一丈、廣三丈爲雉。不必板定六尺也。許君異義未詳其於古今孰從。此云五板爲堵。古今說所同也。葢言板廣二尺。五板積高一丈爲堵而已。其長幾尺爲板、幾堵爲雉、皆於古今說未敢定。]从土。者聲。[當古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