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故
拼音gu4
①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②原因:缘~。原~。
③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④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⑤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⑥死亡(指人):~去。病~。
⑦所以,因此:~此。~而。
⑧古同【顾】,反而。
异体:𬀇
异体:𬀇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ク;ゆえ,こと,ことさらに,ふるい,もと,もとより,ゆえに,わざと
故字字源已被关注:5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說文》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從「攴」從「古」,「古」亦是聲符,構形初義不明。疑本義是故舊。
33 字
詳解: 金文表示故舊,中山王方壺:「郾故君子𨗥(噲),新君子之。」
又用作連詞,連接結果分句,中山王方壺:「故邦亡身死」,「故辭豊(禮)敬則賢人至。」又用作人名。
《說文》:「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100 字相關漢字: 攴,古
楚-簡
子彈庫
楚-簡
上博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秦-簡
龍崗
秦-簡
關沮
秦-簡
里耶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金-篆
墓誌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墓誌蓋文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篆
秦-隸
睡虎地簡牘
漢-篆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隸
漢-草
張芝
三國-隸
三國-草
皇象(傳)
曹魏-篆
三體石經
孫吳-篆
晉-隸
晉-楷
晉-楷
王羲之(傳)
晉-行
王獻之
晉-行
晉-行
王徽之
晉-行
王羲之
晉-草
王珉
晉-草
王獻之(傳)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索靖(傳)
北齊-隸
北魏-篆
隋-楷
智永
唐-篆
李邕
唐-篆
李陽冰
唐-隸
唐-隸
李隆基
唐-隸
韓擇木
唐-楷
褚遂良(傳)
唐-楷
褚遂良
唐-楷
裴休
唐-楷
顏真卿
唐-楷
虞世南
唐-楷
柳公權
唐-行
高正臣
唐-行
鄭審則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顏真卿
唐-行
杜牧
唐-草
懷素
唐-草
孫過庭
唐-草
李懷琳
唐-草
月儀帖
宋-篆
徐鉉
宋-隸
黃伯思
宋-楷
趙佶
宋-行
黃庭堅
宋-行
孫覿
宋-行
蘇軾
宋-草
薛紹彭
宋-草
黃庭堅
宋-草
趙佶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楷
趙孟頫
元-行
趙孟頫
元-草
趙雍
元-草
鮮于樞
元-草
康里巎巎
元-草
趙孟頫
明-行
唐寅
明-行
朱耷
明-草
文徵明
明-草
宋克
明-草
王寵
明-草
文彭
清-篆
吳讓之
清-篆
莫友芝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鄧琰
清-篆
趙之謙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楊沂孫
清-隸
桂馥
清-隸
何紹基
清-隸
金農
清-隸
鄧石如
清-隸
丁佛言
清-隸
汪士慎
清-隸
王澍
清-隸
鄭簠
清-楷
趙之謙
清-行
何紹基
清-行
趙之謙
清-行
王鐸
清-草
歸莊
近-隸
林直勉
近-行
沈尹默
南北朝-楷
梁-草
蕭衍(傳)
gu4原因;根由 如:原故
gu4事;事情
gu4特指祭祀之类的事
gu4意外的或不幸的事变
gu4事理;法则
gu4巧诈
gu4指旧的、过去的事物 如:吐故纳新
gu4旧识;旧交 如:一见如故
gu4死亡 如:身故;病故
gu4弑;杀(用于婉辞)
gu4原来的;旧时的 如:故乡;故交;故都
gu4今
gu4副词 1.本来 2.从前 3.常;久 4.仍然 5.故意;存心 如:故作镇静;明知故犯 6.必定 7.诚然;毕竟
gu4连词 1.表示因果 a.相当于“因此”、“所以” b.相当于“于是” c.相当于“因而”、“因以” 2.表示情态,相当于“反而”
gu4助词 用于句首,相当于“夫”
gu4通=詁 训释故言詁
gu4通=辜(gu1) 罪恶;错误辜
gu4通=胡(hu2) 代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为什么”胡
gu4通=雇 出钱叫人做事雇
gu4姓
【卯集下】【攴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暮切,音顧。
【說文】使爲之也。
【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又【廣韻】事也。
【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故,謂事也。
又【廣韻】舊也。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
【註】不慢舊也。
又【書·大禹謨】𠛬故無小。
【傳】故犯雖小,必𠛬。
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
【註】大故,謂喪憂。
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
【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又【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又【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
【註】故,巧也。
又【韻補】叶攻乎切,辜也。
【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又叶果五切。
【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𠀤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