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fen2“~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异体:𠖲 𥦋

异体:𠖲 𥦋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フン,ブン,ホン,ボン;

汾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5

汾字字源百家诸说,汾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

  • 《字源》形声

金文從「水」,「分」聲,用作地名,二十二年臨汾守戈:「臨汾」,《漢書.地理志》河東郡有臨汾縣,在今山西新絳縣東北晉城村。《說文》:「汾,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100 字相關漢字: 水,分

汾字字源演变,汾字源流

汾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汾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汾字源流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汾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汾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汾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汾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汾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汾字书法,汾字写法,汾字图片

汾字源流

漢-隸

汾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汾字源流

唐-楷

王知敬

汾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汾字源流

唐-楷

殷令名

汾字字源读音,汾字字源字义及汾字常用词组

  • fen2水名 即汾河 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南流至新绛县境折向西,在河津市西入黄河 长六百九十三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 fen2古州名 1.北魏置 隋改为隰州 治所在今山西省隰县 2.东魏置 金改为吉州 治所在今山西省吉县 3.北魏置,其后累经改易 明清升为汾州府,治所在山西省汾阳市

  • fen2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

  • pen2同=湓 水名;水漫溢湓

  • fen1[汾沄]同“=紛紜”紛

汾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濆。水名。

【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

【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

【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

【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

【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

【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

【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

【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

【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

【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說文(121)

汾字说文解字字源

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从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