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路
拼音lu4
①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②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
③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④种类:一~货色。
⑤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⑥车:筚~。乘~。
⑦姓。
异体:路 𡽘 𨁖 𨱴 𮛾 𮞑
异体:路 𡽘 𨁖 𨱴 𮛾 𮞑
其它释义:越南字释义
同【住】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ロ,ラク;じ,みち
路字字源已被关注:7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說文》道也。从足。各聲。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從「足」從「各」,徐鍇認為「各」是聲符,從「足」有行走之意,「路」的本義是道路。
42 字
詳解: 金文從「足」從「各」,徐鍇認為「各」是聲符,從「足」有行走之意,「路」的本義是道路。
《說文》:「路,道也。从足从各。」楚簡從「辵」從「各」,「辵」象脚在路上行走,是「路」的意符。
金文通假為「露」,史懋壺:「親令史懋路(露)筮」,「露筮」是古人占蓍之前先將蓍草置於星宿夜空之下。《漢書.張禹傳》:「擇日絜齋露蓍」服虔注:「露易蓍於星宿下,明日乃用,言得天氣也。」(參楊樹達、馬承源)194 字相關漢字: 足,各,辵,露
漢-隸
曹魏-行
鐘繇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索靖(傳)
隋-楷
智永
隋-草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隸
韓秀弼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顏真卿
唐-草
孫過庭
唐-草
懷素
五代-草
楊凝式
宋-楷
趙佶
宋-行
蘇軾
宋-行
米芾
宋-行
黃庭堅
宋-行
張即之
宋-草
薛紹彭
宋-草
趙構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隸
吳叡
元-行
趙孟頫
元-草
鄧文原
元-草
邊武
元-草
趙雍
明-楷
祝允明
明-行
文徵明
明-行
邵二泉
清-篆
黃士陵
清-隸
汪士慎
清-隸
石濤
清-隸
王澍
清-隸
金農
清-行
劉墉
清-草
朱耷
清-草
王鐸
清-草
歸莊
南北朝-楷
南北朝-楷
王遠
lu4道路
lu4经过
lu4败亡;羸弱
lu4大
lu4条理;规律;道理
lu4仕途;官职
lu4地域;方面
lu4类别之称
lu4弈棋术语
lu4用同=露 裸露露
lu4通=輅 天子、诸侯所乘的车 也泛指车子輅
lu4宋、金、元地区区划名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仿唐代道制分境内为二十一路,其后分合不一,至道二年(公元997年)始定为十五路,真宗时增为十八路,神宗时又增为二十三路 路置监司、军帅诸职,而以转运使司(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一称宪司)、安抚使(或为经略安抚使、使但置马步军都总管、兵马钤辖)司(一称帅司)三者为一代常制 三司治所时或不在一地,分路也不全相同;其所掌岁转运以财赋,提刑以刑狱,安抚以兵马为主,但往往兼总他务,权任随时而变 北宋分路,以转运司为主,前所称十五路、十八路、二十三路等,皆指转运司路而言;南宋分路,则以安抚司为主 金仿宋制,分境内为十九路 金路亦有总管府路、按察司路、转运司路、统军司路、招讨司路之别,而以总管府路为主 元时降为第二等地方行政区划,置总管府,隶属于省 明时废
lu4姓
luo4[虎路]竹篾所作的藩篱
【酉集中】【足字部】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賂。
【說文】道也。
【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
【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
【爾雅·釋宮】路,旅途也。
【註】途卽道也。
【又】一達謂之道路。
【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傳】路,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
【註】王在焉曰路。
【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
【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
【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
【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𡉏貌。
【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
【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又與輅同。
【禮·月令】乗鸞路。
【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
【急就篇註】路,水名也。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
【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