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hu3

①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②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③古同【唬】,威吓。

④古同【琥】,琥珀。

异体:乕 虝 𠪳 𢁺 𢋪 𧆞 𧇂 𪊖 𪋕 𪑷 𮓙 𮓜 ⻁ ...更多

异体:乕 虝 𠪳 𢁺 𢋪 𧆞 𧇂 𪊖 𪋕 𪑷 𮓙 𮓜 ⻁ ...更多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ク;とら

虎字字源已被关注:4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4

虎字字源百家诸说,虎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足也。凡虎之屬皆从虎。

  • 《字源》象形 像虎形

  • 《漢多》甲金文象老虎之形,身上的線條象老虎的斑紋,本義是虎。

 略說: 甲金文象老虎之形,身上的線條象老虎的斑紋,本義是虎。

26 字

 詳解: 「虎」字象虎形,甲骨文上部為虎頭,下部為虎身、虎足、虎尾,戰國文字虎身、足、爪、尾之形簡為人形。《說文》:「虎,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𢋪(𠪳),古文虎。𧇂(虝),亦古文虎。」段玉裁注:「山獸之君。从虍从儿。會意。虎足象人足也。已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人,此其誤已久耳。儿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許慎據小篆的字形認為「虎」字從人,不確。段玉裁認為「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亦誤。「虎」字不從「儿」,所謂的「儿」,其實是老虎足、尾之形的訛變。

  甲金文中除「虎」字外都另有「虍」字,是指虎的頭部,「虎」、「虍」二字都可成為其他漢字的部件,而在古文字中,「虍」比「虎」的使用更廣。在《說文》中,「虎」、「虍」二字都列作部首,《康熙字典》則只列「虍」作部首。參見「虍」。

  「虎」在卜辭中作獸名,如《合集》28300:「遘又(有)虎」;作國名,如《合集》6667:「虎方」,即商周時南方小國之名。

  由於老虎生性勇猛,因此「虎」字的配詞,多取勇猛之義,如《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漢命虎臣,惟後將軍,整我六師,是討是震。」「虎臣」,指侍衛之臣,參與征戰,從勇猛如虎得名。564 字相關漢字: 儿,虍

虎字字源演变,虎字源流

虎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虎字源流

商-甲骨

𠂤賓間

虎字源流

商-甲骨

午組

虎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虎字源流

商-甲骨

出組

虎字源流

商-甲骨

歷無名間

虎字源流

商-甲骨

無名組

虎字源流

商-甲骨

黃組

虎字源流

商-金

虎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虎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虎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虎字源流

周-金

西周

虎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虎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虎字源流

春秋-篆

石鼓文

虎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

虎字源流

楚-簡

包山

虎字源流

楚-簡

天星觀

虎字源流

楚-簡

望山

虎字源流

楚-簡

曾侯乙墓

虎字源流

楚-簡

上博

虎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虎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虎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虎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虎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虎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虎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虎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虎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虎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虎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虎字书法,虎字写法,虎字图片

虎字源流

漢-篆

馬王堆帛書

虎字源流

漢-隸

虎字源流

漢-草

張芝

虎字源流

三國-隸

虎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虎字源流

曹魏-行

阮籍(傳)

虎字源流

晉-隸

虎字源流

晉-楷

王羲之

虎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虎字源流

隋-篆

虎字源流

隋-隸

虎字源流

隋-行

智果(傳)

虎字源流

唐-楷

李邕

虎字源流

唐-楷

國銓

虎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虎字源流

宋-行

張即之

虎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虎字源流

元-楷

王蒙

虎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虎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虎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虎字源流

明-行

王世貞

虎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虎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虎字源流

明-草

宋克

虎字源流

清-篆

鄧琰

虎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虎字源流

清-篆

李文田

虎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虎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虎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虎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虎字源流

清-隸

江德地

虎字源流

清-隸

石濤

虎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虎字源流

清-行

鄭燮

虎字源流

清-行

趙之謙

虎字源流

南北朝-楷

虎字字源读音,虎字字源字义及虎字常用词组

  • hu3猛兽名 猫科 头大而圆,前额有似“王”字斑纹,利牙巨口 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性凶猛,喜欢夜行,能游泳,捕食野猪、鹿、獐等动物,有时伤人 我国产有东北虎、华南虎

  • hu3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 hu3方言 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 hu3吓唬 也作=唬唬

  • hu3十二生肖之一 在干支纪年法中,凡地支“寅”的年份,即为虎年 凡在虎年出生的人即属虎

  • hu3姓

  • hu4[虎不拉]方言 鸟名,即伯劳

虎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中】【虍字部】

〔古文〕𧇂虝𪊖【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說文(121)

虎字说文解字字源

山獸之君。从虍。从儿。[會意。]虎足象人足也。[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此其誤巳久耳。?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㲋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㲋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儿有其字。故先言从儿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从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𣜩體从儿爲是。呼古切。五部。五部與十七部通。故左氏陽虎、論語作陽貨。非一名一字也。邢昺、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凡虎之屬皆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