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聋】的繁体字。

异体:聋 聾 𦗤

异体:聋 聾 𦗤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ロウ,ル;

聾字字源已被关注:2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聾字字源百家诸说,聾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無聞也。从耳。龍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聾」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均從「耳」,「龍」聲(從李孝定所釋),本義為聽不到聲音。

39 字

 詳解: 「聾」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均從「耳」,「龍」聲(從李孝定所釋),本義為聽不到聲音。

  《說文》:「聾,無聞也。從耳,龍聲。」《釋名.釋疾病》:「聾,籠也,如在蒙籠之內,聽不察也。」《廣雅.釋訓》:「聾、聵,疾也。」王念孫疏證:「聾、聵,皆不能聽之疾。」傳世文獻多用作本義,指失去聽力,《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甲骨卜辭辭殘,字義不明。《合集》21099:「丑卜……聾。」金文用作人名,聾乍寶器鼎:「聾乍(作)寶器。」

  戰國文字「聾」指聾子,《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6-37:「民乃宜怨,虐疾始生,於是乎有喑、聾、皮(跛)、眇、癭、㾈、婁(瘻)始起。」全句指難怪人民因而生怨恨,瘧疾也開始產生,於是啞巴、聾子、腳瘸、一目小或一目失明、大脖子、駝背、脖子腫起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漢帛書用作本義,指耳聾,《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112行:「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399 字相關漢字: 耳,龍

聾字字源演变,聾字源流

聾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聾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聾字源流

楚-簡

上博

聾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聾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聾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聾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聾字源流

宋-篆

汗簡

聾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聾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聾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聾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聾字书法,聾字写法,聾字图片

聾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聾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聾字源流

唐-行

釋玄序集王羲之

聾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聾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聾字源流

明-行

陳獻章

聾字源流

清-篆

鄧琰

聾字源流

近-楷

于右任

聾字字源读音,聾字字源字义及聾字常用词组

  • long2听觉失灵或迟钝

  • long2糊涂;无知

  • long2没有知觉

聾字康熙字典字源

【未集中】【耳字部】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𠀤音籠。

【說文】無聞也。

【釋名】籠也。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

【註】聾,闇也。

【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

【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葱聾,獸名。

【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

【註】葱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叶盧黃切,音郞。

【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說文(121)

聾字说文解字字源

無聞也。从耳。龍聲。[盧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