岨
㈠拼音ju1。古同【砠】:“陟彼~矣。”
㈡拼音ju3。“~峿(yǔ)”义同“龃龉”,上下齿对不齐,喻互相抵触。
㈢拼音zu3。
①通【阻】,险要。山川~深。
②倚;据。~山剽劫。来源:《新华大字典》。
异体:𥕅 𥥐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ソ,ショ;そば
岨字字源已被关注: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說文》石戴土也。从山。且聲。詩曰。陟彼岨矣。
《字源》形声
宋-印
廣韻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唐-楷
陸柬之(傳)
唐-行
陸柬之
唐-草
孫過庭(傳)
南北朝-楷
王遠
鄭道昭
qu1带土的石山
qu1同=阻 险要阻
ju3[岨峿]1.山形 2.不安貌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七余切【集韻】千餘切,𠀤同砠。
【說文】石戴土也。
【詩·周南】陟彼岨矣。今作砠。
【朱傳】石山戴土曰砠。
【正字通】岨作砠,義通。
又【五音集韻】壯所切,音阻。岨峿,山形。 說文(121)
石戴土也。[周南卷耳曰。陟彼?矣。本亦作砠。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土戴石爲岨。毛傳云。崔嵬、土山之戴石者。石山戴土曰砠。二文互異而義則一。戴者、增益也。釋山謂用石戴於土上。毛謂土而戴之以石。釋山謂用土戴於石上。毛謂石而戴之以土。以絲衣戴弁例之。則毛之立文爲善矣。石在上則高不平。故曰崔嵬。土在上則雨水沮洳。故曰岨。許於嵬下同毛。此岨下亦同毛也。詩、爾雅作砠。許作岨。主謂山、故字从山。重土、故不从石。]从山。且聲。[七余切。五部。]詩曰。陟彼岨矣。
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笔画检字法繁体字转换必应高清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