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pao2

①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②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异体:𣮃 𧙌 𧙘 𫀆 ,𫃠

异体:𣮃 𧙌 𧙘 𫀆 ,𫃠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ホウ,ボウ;わたいれ,ほう

袍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袍字字源百家诸说,袍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襺也。从衣。包聲。論語曰。衣敝緼袍。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衣」,「包」聲。「袍」是有夾層的長衣,中間有棉絮。「袍」本為內衣,至漢代才開始外穿。

44 字

 詳解: 從「衣」,「包」聲。「袍」是有夾層的長衣,中間有棉絮。《說文.衣部》:「袍,襺也。」《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鄭玄注:「衣有著之異名也。纊,謂今之新綿也。縕,謂今之纊及舊絮也。」又泛指長衣。《廣雅.釋器》:「袍,長襦也。」《急就篇》「袍襦表裏曲領裙」,顏師古注:「長衣曰袍,下至足跗。」

  「袍」本為內衣。《禮記.喪服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鄭玄注:「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又《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鄭玄注:「燕衣服者,巾絮寢衣袍襗之屬。」孫詒讓正義:「蓋凡著袍襺者,必內著襗,次著袍,次著中衣,次加禮服為表。」

  至漢代,「袍」開始外穿。東漢時期更以袍服作為朝服。(參黃金貴)「袍」後來進一步成為外衣的通稱。《正字通.衣部》:「袍者,表衣之通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袍,古者袍必有表,後代為外衣之偁。」《後漢書.輿服志下》:「服衣,深衣制,有袍,隨時五色。[……]今下至賤更小史,皆通制袍,單衣,皁綠領袖中衣,為朝服云。」

  「袍」亦特指戰袍。《六書故.工事一》:「今謂戎衫曲領者為袍。」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魏書.崔光列傳》:「左右僕侍,眾過千百,扶衛跋涉,袍鉀在身,蒙曝塵日,渙汗流離。」

  《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孔穎達:「此責康公之言也。君豈嘗曰:女無衣,我與女同袍乎?言不與民同欲。」後世以「同袍」作為夫妻、兄弟、朋友、同僚等的互稱。如《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呂延濟注:「同袍,謂夫婦也。」唐代王昌齡〈長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盡衰老。」又特指軍中戰友,如明代唐順之〈牌〉:「糾我同袍,修我戈矛。」

  「袍」還表示衣服的前襟。如《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何休注:「袍,衣前襟也。」786 字相關漢字: 衣,包

袍字字源演变,袍字源流

袍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袍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袍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袍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袍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袍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袍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袍字书法,袍字写法,袍字图片

袍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袍字源流

宋-行

蘇軾

袍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袍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袍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袍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袍字源流

明-行

王寵

袍字源流

明-草

陳淳

袍字源流

明-草

王寵

袍字源流

近-篆

章炳麟

袍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袍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袍字字源读音,袍字字源字义及袍字常用词组

  • pao2有夹层,中著棉絮的长衣 如:棉袍

  • pao2长衣 如:旗袍

  • pao2外衣

  • pao2战袍

  • pao2葱叶基部的包皮

  • pao2衣服的前襟

  • pao2短褐大布

  • pao2内衣

  • bao4同=袌 怀抱袌

袍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薄褎切【集韻】【韻會】蒲褎切,𠀤音軳。

【廣韻】長襦也。

【釋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內衣也。婦人以絳作衣裳,上下連,四起施緣,亦曰袍,義亦然也。

【後漢·輿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

 又【爾雅·釋言】襺也。

【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

【論語】衣敝縕袍。

 又衣前襟。

【公羊傳·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又【禮·喪大記】袍必有表。

【註】褻衣。

 又【韻補】蒲侯切,叶音抔。

【詩·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又【集韻】薄報切,音暴。

【類篇】同袌。

 或作𧝘、𪊬。 唐韻(751)

袍字说文解字字源

襺也。[秦風。與子同袍。釋言、毛傳皆曰。袍、襺也。玉藻曰。纊爲繭。緼爲袍。注曰。衣有著同褚之異名也。記文袍襺有別。析言之。渾言不別也。古者袍必有表。後代爲外衣之偁。釋名曰。袍、丈夫箸。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婦人以絳作。義亦然也。]从衣。包聲。[薄?切。古音在三部。]論語曰。衣敝緼袍。[敝各本作弊。誤。論語子罕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