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xian2

①全,都:~受其益。

②像盐的味道,含盐分多的,与【淡】相对:~味。~盐。~水湖。

③姓。

异体:

②鹹

异体:

②鹹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カン,ゲン,ゴン;みな

咸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咸字字源百家诸说,咸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 《字源》会意 从口,义不明;从戌,戌乃斧钺之象形

  • 《字源》异体 鹹

 略說: 「咸」從「戌」從「口」,本義是以斧鉞殺戮(吳其昌、何琳儀)。

30 字

 詳解: 甲金文從「戌」從「口」,「戌」象斧鉞一類武器,「口」可能只是增繁筆畫,「咸」的本義是以斧鉞殺戮(吳其昌、何琳儀)。《尚書.君奭》:「咸劉厥敵」,《逸周書.世俘解》:「則咸劉商王紂」。「咸」、「劉」皆表示殺害。典籍或作「減」,《管子.宙合》:「減,盡也。」

  甲骨文用作人名,《合集》3507:「㞢(侑)于咸戊」。「咸戊」即「巫咸」的倒稱,表示對巫咸進行侑祭。

  金文借用作副詞,表示全部。𠫑羌鐘:「武文咸剌(烈)」,表示武功文德全都顯赫(馬承源)。又由全部引申表示完畢,噩侯鼎:「王宴,咸酓(飲)。」表示王宴飲,飲畢。「咸既」同義連文,也表示完成,或作「既咸」。夨令彝:「用牲于康宮,咸既。」表示拿牲畜在康宮獻祭,完畢。又用作地名,十三年相邦義戈:「咸陽工帀(師)田。」「咸陽」是秦國都城,《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在今陝西咸陽東。《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26:「咸陽」。

  戰國竹簡和漢帛書借「減」為「咸」,《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27正:「帝以殺巫減」,「巫減」即「巫咸」。《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21行:「賢人減起」,即「賢人咸起」,表示賢人皆起。

  《說文》:「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520 字相關漢字: 戌,口,劉,減

咸字字源演变,咸字源流

咸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咸字源流

商-甲骨

𠂤賓間

咸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咸字源流

商-甲骨

歷組

咸字源流

商-甲骨

歷無名間

咸字源流

商-金

咸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咸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咸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咸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咸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

咸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咸字源流

楚-簡

信陽

咸字源流

楚-簡

郭店

咸字源流

楚-簡

上博

咸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咸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咸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咸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咸字源流

魏-石

三體石經

咸字源流

魏-篆

三體石經

咸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咸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咸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咸字源流

宋-篆

隸釋 隸續

咸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咸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咸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咸字书法,咸字写法,咸字图片

咸字源流

秦-篆

李斯

咸字源流

秦-隸

睡虎地簡牘

咸字源流

漢-篆

咸字源流

漢-隸

咸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咸字源流

孫吳-篆

咸字源流

晉-草

索靖(傳)

咸字源流

隋-楷

咸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咸字源流

唐-楷

張旭

咸字源流

唐-楷

張旭(傳)

咸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咸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咸字源流

唐-楷

徐浩

咸字源流

唐-行

李邕

咸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咸字源流

元-隸

吳叡

咸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咸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咸字源流

明-行

朱耷

咸字源流

明-草

宋克

咸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咸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咸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咸字源流

清-篆

永瑆

咸字源流

清-篆

趙之謙

咸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咸字源流

清-隸

桂馥

咸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咸字源流

清-楷

趙之謙

咸字源流

清-行

翁方綱

咸字源流

南北朝-楷

咸字字源读音,咸字字源字义及咸字常用词组

  • xian2普遍

  • xian2协;同

  • xian2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都”、“全”

  • xian2感知;感化

  • xian2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x,艮小兑上

  • xian2通=諴 和睦諴

  • xian2通=函 篋函

  • xian2姓

  • jian3通=減 减损減

  • jian3姓

  • jian1通=緘 束棺绳緘

咸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諴。

【說文】皆也。

【玉篇】悉也。

【書·堯典】庶績咸熙。

【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

【註】咸,同也。

【魯語】小賜不咸。

【註】咸,徧也。

【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

【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

【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

【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

【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

【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

【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

【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

【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

【註】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

【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

【註】不充滿人心。

【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叶餘針切,音𠛬。

【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說文(121)

咸字说文解字字源

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从口。从戌。[會意。胡監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从戌之故。戌爲悉者、同音假借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