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hong2

①大:~水。~大。~福。~荒。~亮。

②大水:山~。蓄~。分~。

③姓。

异体:潂 㓋 𤀆 𤂘 𤅏

异体:潂 㓋 𤀆 𤂘 𤅏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ウ,グ;

洪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7

洪字字源百家诸说,洪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洚水也。从水。共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共」聲。本義是大水,引申表示大。

22 字

 詳解: 從「水」,「共」聲。本義是大水。《說文》:「洪,洚水也。从水,共聲。」如《孟子.告子下》:「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文選.成公子安〈嘯賦〉》:「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

  「洪」引申表示大。《爾雅.釋詁上》:「洪,大也。」如《尚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孔傳:「不與大法九疇。」《文心雕龍.宗經》:「譬萬鈞之洪鍾,無錚錚之細響矣。」

  「洪」表示兩水交會處。如宋代陸游《入蜀記.卷三》:「(七月二十二日)晚泊水洪口。江湖間謂分流處為洪,王文公詩云『東江木落水分洪』是也。」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五》:「蜀人謂水口為洪。梓潼水與涪江合流如箭,故有射洪縣。」

  「洪」是中醫脈象,指脈搏如洪波汹涌,來盛去衰。如西晉王叔和《脈經.脈形狀指下秘決》:「洪脈,極大在指下。」明代朱橚等編《普濟方.方脈總論三》:「洪脈者按之實,舉之盛。洪者陽太過,陰不及。」398 字相關漢字: 水,共

洪字字源演变,洪字源流

洪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洪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洪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洪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洪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洪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洪字书法,洪字写法,洪字图片

洪字源流

漢-篆

洪字源流

漢-隸

洪字源流

晉-隸

洪字源流

隋-草

智永

洪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洪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洪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傳)

洪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洪字源流

唐-楷

薛曜

洪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洪字源流

唐-草

懷素

洪字源流

宋-楷

蔡襄

洪字源流

宋-楷

趙佶

洪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洪字源流

宋-草

王昇

洪字源流

宋-草

趙佶

洪字源流

宋-草

趙構

洪字源流

元-篆

吳叡

洪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洪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洪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洪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洪字源流

元-草

揭傒斯

洪字源流

明-楷

宋濂

洪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洪字源流

清-篆

王澍

洪字源流

清-隸

趙之謙

洪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洪字源流

清-隸

王澍

洪字源流

清-草

歸莊

洪字源流

南北朝-楷

蕭顯慶

洪字源流

南北朝-楷

鄭道昭

洪字字源读音,洪字字源字义及洪字常用词组

  • hong2大水 如:蓄洪;分洪;山洪暴发

  • hong2大

  • hong2湍激的水流

  • hong2两水交会处

  • hong2同=谼 大谷;深沟谼

  • hong2古水名 后湮没 故址约在今山东省郓城县、梁山县一带

  • hong2古州名 隋置 治所豫章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

  • hong2中医脉象,指脉搏如洪波汹涌,来盛去衰

  • hong2象声词

  • hong2语气词 用于句首

  • hong2姓

洪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

【說文】洚水也。

【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

【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

【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

【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

【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

【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

【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

【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

【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

【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又姓。

【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

【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說文(121)

洪字说文解字字源

洚水也。[堯典、咎繇謨皆言洪水。釋詁曰。洪、大也。引伸之義也。孟子以洪釋洚。許以洚釋洪。是曰轉注。大壑曰谼。字亦作洪。]从水。共聲。[戶工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