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ba1

①粘结着的东西:泥~。锅~。

②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锅了。~结别人。

③贴近:前不~村,后不~店。

④盼,期望:~望。

⑤张开:~着眼睛。

⑥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⑦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

⑧词尾,读轻声:尾~。嘴~。

⑨大蛇:~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⑩气压的压强单位。

⑾压强单位。

⑿姓。

㈡【芭】、【笆】和【粑】的二简字。

异体:𢀳

异体:𢀳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ハ,ヘ;ともえ

巴字字源已被关注: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巴字字源百家诸说,巴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蟲也。或曰食象它。象形。凡巴之屬皆从巴。

  • 《字源》象形 像口部巨大的蛇……本义就是巴蛇,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可吞吃大象的巨蛇

  • 《漢多》象蛇之形,本義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

 略說: 象蛇之形,本義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

19 字

 詳解: 象蛇之形,本義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从巴。」《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巴」可表示盼望、等待。宋楊萬里〈過沙頭〉:「暗潮巴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巴」還可表示靠近、貼近。元王曄〈桃花女〉第一摺:「天色已晚,又遇着風雨,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怎生是好?」

  「巴」也可表示乾燥後凝結粘着的東西。清錢大昕《恒言錄‧常語‧巴》:「日曬肉曰巴,凡物之乾而臘者皆曰巴。」

  「巴」亦表示博取、營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回:「你不回去好好的讀書,將來巴個上進,卻出來混什麼?」

  「巴」也指爬、攀登。《水滸傳》第36回:「(宋江等三人)行了半日,巴過山嶺頭,早看見嶺腳邊一個酒店……前後都是草房。」

  「巴」還指刨開、挖。《西游記》第38回:「才子在他肚裏,輪起拳來,送他一個滿肚紅,巴開肚皮鑽出來,卻不了帳?」

  「巴」也表示伸展。《兒女英雄傳》第31回:「那一個藏不住,巴了巴頭兒,見一院子的人,他一扎頭順着廊簷就往西跑。」449 字

巴字字源演变,巴字源流

巴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巴字源流

商-甲骨

何組

巴字源流

秦-簡

里耶

巴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巴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巴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巴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巴字源流

宋-篆

汗簡

巴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巴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巴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巴字书法,巴字写法,巴字图片

巴字源流

漢-隸

巴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

巴字源流

隋-楷

巴字源流

近-楷

李叔同

巴字字源读音,巴字字源字义及巴字常用词组

  • ba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 ba1指干燥或黏结的东西 如:锅巴;泥巴

  • ba1面颊

  • ba1尾巴

  • ba1黏住

  • ba1靠近,紧贴着

  • ba1期待,盼望

  • ba1攀援;攀附

  • ba1博取;营求

  • ba1伸

  • ba1同=笆笆

  • ba1刨;挖

  • ba1古国名 辖境在今重庆市、湖北省交界地带及四川省东部、南部

  • ba1古郡名 秦惠文王灭巴国后置 辖境历代均有变化

  • ba1旧县名 北周武成二年置 1994年改设重庆市巴南区

  • ba1四川省巴中市的省称 如:通、南、巴

  • ba1巴蜀民歌巴调的省称

  • ba1旧压强单位 1.气压的压强单位 1巴=10^6达因/厘米^2=0.1兆帕=0.986923标准大气压 气象学中常采用毫巴(10^-3巴)、声学中常采用微巴(10^-6巴)作为单位 2.(物)压强单位 1巴=1达因/厘米^2作用力的压强 (英bar)

  • ba1姓

巴字康熙字典字源

【寅集中】【己字部】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𠀤音芭。

【廣韻】巴蜀。

【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

【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又【玉篇】國名。

【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

【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又郡名。

【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

【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又縣名。

【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又【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

【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

【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又巴蕉,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

【註】且草,一名巴蕉。

 又【正韻】尾也。

 又姓。

【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說文(121)

巴字说文解字字源

蟲也。[謂蟲名。]或曰食象它。[山海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象形。[伯加切。古音在五部。按不言从己者、取其形似而軵之。非从己也。]凡巴之屬皆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