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dan4

①只,仅,只是:~愿如此。~凡(凡是,只要是)。~分(只要)。

②不过,可是:工作虽辛苦,~没有叫苦的。

③徒然:“何~远走,亡匿于幕北苦寒无水草之地为?”

④姓。

异体:亶

异体:亶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タン;ただし,ただ

但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但字字源百家诸说,但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裼也。从人。旦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但」從「人」,「旦」聲,本義是人沒有上衣,袒胸露背。後借來表示「不過」。

37 字

 詳解: 金文始見於戰國晚期,從「人」,「旦」聲,許慎認為本義指人沒有上衣,露出身體,傳世文獻多寫作「袒」。《說文》:「但,裼也。从人,旦聲。」後多用作表示轉折關係的副詞,相當於「不過」。傳世文獻「但」有指脫衣露出上身之義,《墨子.耕柱》:「今有一人於此,羊牛犓㹖,維人但割而和之。」全句意謂如今這裏有一個人,廚子赤裸上身把他的牛羊牲畜宰割整理。另「但」表示人露出上身之義,後來多寫作「袒」。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今之經典,凡但裼字皆改為袒裼矣。」

  金文「但」用為人名,上造但車軎:「廿一年,寺工獻,工上造但。」

  戰國竹簡「但」用作「袒」,指古代行禮時脫去上衣左袖之禮,《上博竹書七.用曰》簡20:「有但(袒)之深,而有弔之淺」,指脫去上衣左袖之禮數繁多,而祭奠死者之禮數則較少。字又讀作「旦」,用作人名,《包山楚簡》簡96:「但(旦)捭為李(理)」,指旦捭是負責案件的刑獄官。《管子.法法》:「皋陶為理。」尹知章注:「古治獄之官。」「旦捭」為人名,《包山楚簡》簡97「但」作「旦」。又「但」用作「旦」,可指周文王姬旦。《清華簡一.金滕》簡3-4:「隹(唯)尔(爾)元孫發也,不若但(旦)也,是年(佞)若丂(巧)能,多才多埶(藝),能事鬼神。」

  漢印「但」用作姓,《通志.氏族略五》:「但氏,漢有西域都護但欽。又濟陰太守但巴。」

  傳世文獻「但」多用作副詞,指徒然。《漢書.食貨志下》:「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賒之。」顏師古注:「但,空也,徒也。言空賒與之,不取息利也。」又多用作轉接詞,相當於「不過」。《後漢書.袁安傳》:「安與任隗舉奏諸二千石,又它所連及貶秩免官者四十餘人,竇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715 字相關漢字: 人,旦,袒

但字字源读音,但字字源字义及但字常用词组

  • tan3脱衣露出上身 后作=袒袒

  • dan4凡;凡是

  • dan4副词 1.相当于“空”、“徒” 2.表示范围,相当有“只”、“仅” 3.相当于“只管”、“尽管”

  • dan4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不过”、“然而”

  • dan4通=誕 欺诈誕

  • dan4通=彈 滑动彈

  • dan4用同=憚 害怕憚

  • dan4姓

  • yan4古指吹竽的人

但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𠀤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

【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又語辭。猶言特也,𦯔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又與誕通。

【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

【註】但,詐也。

 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

【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

【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

【遼史】作䩥馬。

 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憚。義同。

 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又音鉏。古不知吹人。

【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註】但讀鉏。

 【說文】但,裼也。

【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考證:〔又音燕。古不知吹人。

【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註】但音燕。〕 謹按淮南子註但讀燕,言鉏同也。謂讀如燕人之言,鉏非讀爲燕也。上音燕之燕改鉏,下音燕改讀鉏。 說文(121)

但字说文解字字源

裼也。[衣部曰。裼者、但也。二篆爲轉注。古但裼字如此。袒則訓衣縫解。今之綻裂字也。今之經典。凡但裼字皆改爲袒裼矣。衣部又曰。?者、但也。裎者、但也。釋訓、毛傳皆曰。袒裼、肉袒也。肉袒者、肉外見無衣也。引伸爲徒也。凡曰但、曰徒、曰唐皆一聲之轉。空也。今人但謂爲語辭。而尟知其本義。因以袒爲其本義之字。古今字之不同類如此。]从人。旦聲。[徒旱切。十四部。唐人詩多用爲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