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麗𤕨、猶靡麗也。从冂㸚。㸚、其孔㸚㸚。从尒聲。此與爽同意。
《字源》象形 像三足的络丝架,上有锐头,中有器身,下有竖足,为“𪱾”(ni3,络丝𪱾)之初文
《漢多》甲金文象三足的繞絲、紡線的架子(絡絲架),上有銳頭,中有器身,下有豎足,並有絲線圍繞。本義是繞絲、紡線的架子,是「檷」的初文(林義光),後借用為第二人稱代詞。
略說: 甲金文象三足的繞絲、紡線的架子(絡絲架),上有銳頭,中有器身,下有豎足,並有絲線圍繞。本義是繞絲、紡線的架子,是「檷」的初文(林義光),後借用為第二人稱代詞。
79 字
詳解: 甲金文象三足的繞絲、纏絲、紡線的架子,上有銳頭,中有器身,下有豎足,並有絲線圍繞。本義是繞絲、紡線的架子(絡絲架、絡子),是「檷」的初文(林義光),後借用為第二人稱代詞。金文「爾」的上部寫作「尔」,「尔」其實從「爾」字分化出來,是通過省去「爾」字下半部分而成。「爾」、「尔」本為一字,故簡化字用「尔」來表示「爾」。許慎認為「爾」的本義是「麗爾」,「麗爾」即「麗廔」,表示窗棱交錯,格格相連的樣子,此義罕用(張標)。《說文》:「爾,麗爾,猶靡麗也。从冂从㸚,其孔㸚,尒聲。此與爽同意。」
「汝」和「爾」在春秋以前有粗略的分工,「汝」(古作「女」)多用於主語和賓語位置,如《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左傳.定公四年》:「余將殺女」;「爾」多用作定語,《論語.公冶長》:「各言爾志」。而「汝」多用於單數,如《論語.為政》:「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謂孔子說:「子路,教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楊伯峻);「爾」多用於複數,《書.湯誓》:「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意謂王說:「你們過來,聽我說話。」這只是粗略的分工,也有例外的情況(王鳳陽)。
甲骨文用為人名和方國名,金文用作第二人稱代詞,洹子孟姜壺:「用御爾事」,意謂以治理你的職事。
戰國竹簡第二人稱代詞「爾」字多寫作「尔」,《郭店簡.緇衣》簡3:「《寺(詩)》員(云):『情(靖)共尔(爾)立(位),好氏(是)貞(正)植(直)。』」此句見於《詩經.小雅.小明》,意謂《詩經》云:「安分敬守你的職位,只喜歡正直。」(參劉釗)。戰國秦簡用「壐」來表示爾,《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25背貳:「鬼恆召(詔)人曰:「壐(爾)必以𦳑(某)月日死。」意謂鬼常常告訴人說:「你必在某月某日死去。」
「爾」又假借為「彌」,《郭店簡.老子甲》簡30:「夫天[下]多忌韋(諱),而民爾(彌)畔(叛)。」意謂天下禁忌越多,人民就越叛離。
漢帛書用作第二人稱代詞,《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第212行:「設〈詩〉曰:『上帝臨女(汝),毋膩(貳)爾心。』」此句見於《詩經.大雅.大明》,意謂《詩經》云:「上帝時時看着你們,不要懷有異心,猶豫而錯失時機。」《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上帝臨女,毋貳爾心。」顏師古注:「天常降鑒,甚可畏也。毋貳爾心,機事易失,勿猶豫也。」
成語「出爾反爾」出自《孟子》,表示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後又指前後言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意謂曾子說:「警惕啊﹗警惕啊﹗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將怎樣回報你。」
而「爾虞我詐」(或作「爾詐我虞」)表示你欺騙我,我欺騙你,形容互不信任。《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典故「爾惟鹽梅」出自《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羮,爾惟鹽梅。」記述殷高宗武丁對名叫傅說的賢臣說:「如果烹調,你就是調味用的鹽和酸梅。」後世用「鹽梅」來表示得力助手、忠臣良佐。宋代柳永〈煮海歌〉:「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爾」又是現行較罕見的姓氏,分布於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圍場、山西之長治、甘肅之酒泉、新疆之塔城等地。《姓氏考略》:「爾朱氏之後,去朱為爾氏,望出代郡。」意謂「爾」姓是複姓「爾朱」的後裔,其有聲望的家族出於古時的代國(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東北部)。1430 字相關漢字: 檷,尔,汝,女,壐,彌
商-甲骨
賓組
商-金
商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春秋-金
春秋
楚-簡
郭店
楚-簡
新蔡葛陵
漢-石
熹平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楷
古文四聲韻
宋-楷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漢-隸
三國-隸
曹魏-篆
隋-隸
唐-篆
李陽冰
唐-隸
李隆基
唐-楷
褚遂良
唐-楷
柳公權
唐-行
顏真卿
宋-楷
張即之
元-隸
吳叡
明-楷
沈度
明-楷
祝允明
明-行
朱耷
明-行
唐寅
明-行
董其昌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鄧琰
清-隸
錢澧
清-隸
石濤
南北朝-楷
王遠
er3[麗爾]疏朗
er3花朵繁茂的样子 也作=薾薾
er3如此;这样
er3代词 1.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古上下通用,后只用于平辈或对下 2.表示指称,相当于“彼”、“此”
er3叹词 表示应答,相当于“唯”
er3语气词 1.相当于“罢了” 2.表示陈述 3.表示判断 4.表示疑问,相当于“呢”
er3助词 1.用在句中 2.后缀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 相当于“然”
er3同=邇 近邇
er3姓
mi3满;众 也作=濔濔
【巳集中】【爻字部】 【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𠀤音邇。
【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𤕨。从冂从㸚,其孔㸚,尒聲。此與爽同意。
又【玉篇】爾,汝也。
【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
又【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
【註】爾,語助。
【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
又譍詞。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
【世說】聊復爾耳。
又同邇。
【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箋】爾,謂進之也。
【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
【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
【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
【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
【註】爾,亦近也。又【前漢·藝文志】爾雅三卷二十篇。
【註】張晏曰:爾,近也。雅,正也。
又【集韻】乃禮切,音禰。
【集韻】本作濔。滿也。
又一曰爾爾,衆也。
又【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註】爾華,盛貌。
【釋文】爾,乃禮反。
又【爾雅·釋草】綦,月爾。
【疏】綦,一名月爾,可食之菜也。
【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 謹照原文上右下增之字。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