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字源》形声
《漢多》甲骨文從二「止」(「𣥠」)從「廾」(同「𠬞」,象雙手形)從「豆」(盛食物的容器),「豆」亦是聲符。象雙手捧食器登上祭台進獻祭品之形,故「登」有進義。反映古代獻祭時手腳並用。這種字形在甲骨文多用作人名。
略說: 甲骨文會雙手捧食器登上祭台進獻祭品之意,故「登」有進義。
28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二「止」(「𣥠」)從「廾」(同「𠬞」,象雙手形)從「豆」(盛食物的容器),「豆」亦是聲符。象雙手捧食器登上祭台進獻祭品之形,故「登」有進義。反映古代獻祭時手腳並用。這種字形在甲骨文多用作人名。
甲骨文或省去二「止」形,這種字形在甲骨文多用作本義,表示進獻祭品,猶其是獻禾、米、黍。《合集》30306「登黍于宗」。《合集》34591:「王其登米」。這種用法的字形或加從「米」為意符,象進獻米之形。
此外,甲骨文還有從「皀」從「廾」,此字形可讀為「徵」,表示徵召,《合集》6619:「勿登(徵)人乎(呼)伐羌」(楊樹達)。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字中,有字形只作「皀」,而用為「登」的例子,《花東》48:「皀(登)自丁黍」,即進獻來自「丁」的黍(沈培)。
金文從「𣥠」從「豆」從「廾」,或不從「𣥠」。班簋不從「𣥠」而從「阜」,也有上升之意。
金文表示登上,散盤:「登于厂湶」。這種用法的「登」皆寫作從「𣥠」。又表示升遷,就職,班簋:「登于大服」。又用作國名,文獻作「鄧」,鄧公鼎:「鄧公乍旅尊鼎」。古以「登」(鄧)名國者有二,一在楚國附近,曼姓。一在陝西,媿姓(陳夢家)。又用作祭名,相當於文獻的「烝」。姬鼎:「用登(烝)用嘗」。十四年陳侯午錞:「以登(烝)以嘗」。《爾雅.釋天》:「冬祭曰烝」,郭璞注:「進品物也。」《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春秋繁露.四祭》:「蒸者,以十月進初稻也。」
《說文》:「登,上車也。从𣥠、豆,象登車形。𤼼(𤼷),籒文登从𠬞。」段玉裁注:「引伸之凡上陞曰登」。669 字相關漢字: 止,𣥠,廾,𠬞,豆,米,皀,徵,丁,阜,鄧,烝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歷組
商-甲骨
無名組
楚-簡
九店
楚-簡
包山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東漢-篆
說文解字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楷
古文四聲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篆
李斯
漢-篆
漢-隸
漢-草
劉炟(傳)
三國-隸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索靖(傳)
隋-楷
隋-楷
智永
隋-草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隸
李權
唐-楷
柳公權
唐-楷
顏真卿
唐-行
高正臣
唐-行
李邕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草
張旭
唐-草
懷素
金-行
王庭筠
宋-楷
蘇軾
宋-行
吳琚
宋-草
米芾
宋-草
趙佶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隸
吳叡
元-楷
趙孟頫
元-草
趙孟頫
元-草
俞和
元-草
康里巎巎
明-隸
沈度
明-楷
祝允明
明-楷
沈度
明-行
邵二泉
明-行
文徵明
明-草
文徵明
清-篆
趙之謙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徐三庚
清-隸
陳鴻壽
清-隸
桂馥
清-隸
金農
清-隸
王澍
清-隸
何紹基
清-楷
張裕釗
清-楷
朱耷
清-行
何紹基
清-草
王鐸
清-草
歸莊
南北朝-楷
鄭道昭
南北朝-楷
蕭顯慶
deng1升;自下而上
deng1高
deng1升迁;提拔
deng1成熟
deng1实现;完成
deng1增加
deng1进献
deng1上册;登载
deng1科举考试中选
deng1捕取
deng1祭祀时盛肉食的礼器
deng1副词 表示时态,相当于“当即”、“立刻”
deng1进入;放入
deng1呆;停留
deng1掂量
deng1姓
deng1踩;走过
deng1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
deng1延长距离
deng1拉
de2通=得得
【午集中】【癶字部】
〔古文〕𤼪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等平聲。
【爾雅·釋詁】陞也。
【玉篇】上也。進也。
【易·明夷】初登于天。
【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
【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
【禮·月令】農乃登麥。
【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
【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又【爾雅·釋詁】成也。
【增韻】熟也。
【書·泰誓】以登乃辟。
【詩·大雅】誕先登于岸。
【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
【註】登,成也。成猶定也。
【孟子】五穀不登。
【註】登,成熟也。
又尊之曰登。
【禮·月令】登龜。
【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又【博雅】登登,眾也。又築牆用力相應聲。
【詩·大雅】築之登登。
又登聞鼓院。
【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又榻登。
【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
【說文】作毾㲪。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又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又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又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又【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又【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
【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又叶都籠切,音東。
【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又叶都郎切,音當。
【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
【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
【集韻】或作僜。
【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