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㠯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㠯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字源》象形 像一串玉之形
《漢多》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
略說: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
30 字
詳解: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王國維認為古制一繫五顆玉,兩繫為一「玨」,而甲骨從三橫之形為象徵性筆畫。「玉」或簡省豎筆之上下末端。參「玨」、「丯」。卜辭用作本義,表示祭品。
金文「玉」從「丨」貫三橫畫,三畫均等,形如楷書之「王」,與小篆形同。金文亦用作本義,表示玉石,如穆公鼎「易玉五品」、毛公鼎「玉環玉㻌」。
戰國文字為了與「王」字相區別,或加上一兩斜筆或點作區別符號,為後世隸楷字形所本。
古書中用本義的例子如《詩.秦風.終南》:「佩玉將將,壽考不亡。」《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玉」也表示美好的、珍貴的。清代俞樾《群經平議.爾雅》:「古人之詞,凡所甚美者,則以玉言之。《尚書》之『玉食』、《禮記》之『玉女』、《儀禮》之『玉飾』皆是也。」如《文選.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玉」可形容晶瑩潔白。如《楚辭.離騷》:「駟玉虬以椉鷖兮,溘埃風余上征。」又比喻晶瑩潔白之物。如宋代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玉」還可作敬辭,用以尊稱別人的身體。如《國語.吳語》:「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戰國策.趙策四》:「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562 字相關漢字: 玨,丯,丨,王
商-甲骨
賓組
商-金
商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金
春秋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楚-簡
包山
楚-簡
望山
楚-簡
秦家嘴
楚-簡
天星觀
楚-簡
仰天湖
楚-簡
郭店
楚-簡
新蔡葛陵
楚-簡
曾侯乙墓
楚-簡
九店
楚-簡
上博
楚-簡
信陽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漢-簡
張家山
東漢-篆
說文解字
唐-石
開成石經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楷
古文四聲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漢-篆
漢-隸
孫吳-篆
晉-草
索靖(傳)
北魏-篆
隋-楷
智永
隋-行
智永
隋-草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李邕
唐-楷
虞世南
唐-行
懷素
唐-行
陸柬之
唐-行
宋儋
唐-行
李邕(傳)
唐-行
釋大雅集王羲之
唐-行
孫過庭
唐-行
顏真卿
唐-行
歐陽詢
唐-行
張旭(傳)
唐-行
李邕
唐-草
孫過庭
唐-草
顏真卿
唐-草
武則天
唐-草
懷素
宋-楷
蘇軾
宋-楷
趙佶
宋-行
蘇軾
宋-行
米芾
宋-草
薛紹彭
宋-草
趙構
宋-草
趙佶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隸
吳叡
元-行
鮮于樞
元-草
張雨
明-篆
趙宦光
明-楷
祝允明
明-行
黃道周
明-行
唐寅
明-行
董其昌
明-行
祝允明
明-草
王寵
明-草
祝允明
明-草
徐渭
明-草
文徵明
明-草
解縉
清-篆
吳大澂
清-篆
吳讓之
清-篆
沈曾植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陳澧
清-篆
黃士陵
清-隸
鄭簠
清-隸
伊秉綬
清-隸
鄧石如
清-隸
汪士慎
清-隸
王時敏
清-隸
禹之鼎
清-草
王鐸
清-草
歸莊
近-行
于右任
南北朝-楷
yu4一种细密、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多呈乳白色,一般用作高级工艺品或装饰品
yu4瑞玉 古代圭、璧一类的礼器
yu4佩玉
yu4玉制乐器 磬
yu4泛指玉制品
yu4精美的;珍贵的 如:玉酒;玉字;玉窗
yu4喻晶莹洁白
yu4磨炼;培养
yu4敬辞 尊称对方的身体或言行 如:玉照;玉音
yu4太平天国礼制中的一种称谓
yu4古州名 1.隋代州名,后废 故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西南 2.唐羁縻州名,约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境 3.隋唐州名 约当今湖北省当阳市
yu4方言 使弯曲 如:玉腰杆
yu4方言 秃;损
【午集上】【玉字部】
〔古文〕𤣪【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朽玉。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爾雅·釋蟲】玉蛈蜴。
【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 謹按爾雅原文作王蛈蜴,誤引入玉字下。謹將又蟲名三字省去。以爾雅釋蟲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條王字註又蟲名下。 說文(121)
石之美有五德者。[者字新補。]潤澤㠯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㠯遠聞。[專鍇作尃。音敷。布也。玉裁按。汲古閣毛氏刊鉉本。初作專。後改作尃。非也。管子曰。叩之其音淸摶徹遠。純而不殺。摶古專壹字。今本作搏。葢非。此專謂專壹也。上云舒揚矣。則不必更云尃。]智之方也。不撓而折。[謂雖折而不撓。管子、孫卿皆作折而不墝。]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忮、很也。]絜之方也。[絜取圜轉之義。凡度直曰度。圍度曰絜。管子、孫卿皆作廉而不劌行也。已上禮記聘義、管子水地、孫卿法行辭皆不同。]象三玉之連。[謂三也。]丨其貫也。[貫謂如璧有紐、襍佩有組、聘圭有繫、瑬有五采絲繩、荀偃以朱絲係玉二瑴之類。]凡玉之屬皆从玉。[魚欲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