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家福也。从里。𠩺聲。
《字源》形声
《漢多》「釐」的初文作「𠩺」,「𠩺」從來聲,從攴從人從又,象以手持杖打麥之形,豐收足食即為有福,引申有福祉之意。
略說: 「釐」的初文作「𠩺」,「𠩺」從來聲,從攴從人從又,象以手持杖打麥之形,豐收足食即為有福,引申有福祉之意。
52 字
詳解: 「釐」的初文作「𠩺」,「𠩺」從來聲,從攴從人從又,象以手持杖打麥之形,豐收足食即為有福,引申有福祉之意。《說文》:「釐,家福也。从里,𠩺聲。」
金文加從「里」為聲符,「釐」是「𠩺」的後起字。𠩺、釐甲金文從「來」,金文或從木,至小篆訛作從未。參見「𠩺」。
金文表示福祉,班簋:「丕顯丮皇公,受京宗懿釐」,意謂受京宗福蔭。表示賜予,典籍亦作「賚」,多友鼎:「釐女(汝)易(賜)女(汝)土田」。《書.文侯之命》:「用賚爾秬鬯一卣」,《詩.大雅.江漢》:「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又用作人名、國名。
248 字相關漢字: 𠩺,里,來,賚
周-金
西周早期或中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金
春秋早期
春秋-金
春秋中期
春秋-金
春秋
戰國-金
戰國早期
秦-簡
放馬灘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汗簡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li2治理;处理
li2改变;改正
li2分,分开
li2道理,事物的条理
li2贪
li2厘金的略称 旧时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商品通过税叫“釐金”,或称“釐捐”,简称“釐”
li2量词 1.长度单位 尺的千分之一;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2.重量单位 两的千分之一;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 3.地积单位 亩的百分之一 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亩 4.利率 年利一厘为本金的百分之一;月利一厘为本金的千分之一
li2微小
li2通=嫠 寡妇嫠
li2春秋楚邑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无为县
xi3幸福,吉祥
xi3胙,祭祀用的肉
lai2同=萊 1.草名,即“蔓華”,亦名“蒙華” 2.除草 3.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龙口市东南萊
tai1同=邰 古地名邰
lai4通=賚 赐,予賚
【酉集下】【里字部】
〔古文〕𨤺【廣韻】【集韻】里之切【韻會】陵之切,𠀤音離。
【廣韻】理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
【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
【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
【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
【註】釐,福也。
又治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傳】釐,治也。
又數名。與𨤲、氂𠀤同。
【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𨻰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又賜也,予也。
【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傳】釐,予也。
【又】釐爾圭瓚。
【傳】釐,賜也。
又山名。
【山海經】釐山。
【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
【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𨤲。
又陟釐,紙名。
【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
【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
【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
【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
【註】乗釐,是司水土。
【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
【韓詩外傳】鄰之釐婦。
【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𠀤虛其切,音僖。福也。
【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
【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
【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
【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
【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
【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
【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
【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又同䅘。
【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
【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
【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
【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又【韻補】叶力至切,音利。
【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