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礿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礿

拼音yue4祭名,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周代在夏天举行。

异体:禴 𤓝

异体:禴 𤓝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ヤク;まつり {"辞書類等による関連字": ["禴"]}

礿字字源已被关注: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20

礿字字源百家诸说,礿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夏祭也。从示。勺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示」,「勺」聲。「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47 字

 詳解: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示」,「勺」聲。「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鄭玄注:「此蓋夏殷之祭,周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周禮》:「礿,宗廟之夏祭也。」換言之,「礿」是夏代和商代春天的祭禮,到了周代則指夏天的祭禮。《說文》:「礿,夏祭也。從示,勺聲。」「礿」所用的祭品不多,以菜蔬為祭品。孔穎達疏《禮記》:「春曰礿者,皇氏云:『礿,薄也。』春物未成,其祭品鮮薄也。孫炎云:『礿者,新菜可礿。』」意指春天時,農作物未有收成,所以祭品微薄,只以剛成熟的菜蔬為祭品。

  甲骨文未見「礿」字,學者多認為甲骨文以「勺」為「礿」(參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葉玉森、吳其昌亦持此說),亦用作祭名。

  金文泛指祭祀,我鼎:「延礿𠭥二女(母)。」「延」即繼續;「二母」指上一句銘文提及的妣乙和妣癸;「𠭥」亦是祭名;這句指繼續對妣乙和妣癸進行礿祭和𠭥祭。

  傳世文獻中,「礿」與「禴」通。《集韻》:「礿,《說文》:『夏祭也。』或作『禴』。」陸德明《經典釋文》:「礿,本或作禴。」《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鄭玄注《禮記》引此作:「《詩.小雅》曰:『礿祠烝嘗,于公先王。』」「祠」為春祭;「礿」為夏祭;「嘗」為秋祭;「烝」為冬祭;這句意謂一年四季分別以四種祭禮在祖廟裏祭祀先公先王。583 字相關漢字: 示,勺,延,𠭥,禴,祠,嘗,烝

礿字字源演变,礿字源流

礿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礿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礿字源流

宋-印

廣韻

礿字源流

宋-印

增韻

礿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礿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礿字书法,礿字写法,礿字图片

礿字源流

漢-隸

礿字源流

清-隸

金農

礿字字源读音,礿字字源字义及礿字常用词组

  • yue4祭名 夏、商两代春祭曰礿 周代夏祭曰礿

礿字康熙字典字源

【午集下】【示字部】 【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𠀤音藥。亦作禴。祭名。

【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義同。 唐韻(751)

礿字说文解字字源

夏祭也。[周禮。以禴夏享先王。公羊傳曰。夏曰礿。注。始熟可汋。故曰礿。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孫炎曰。祠之言食。礿、新菜可汋。嘗、嘗新穀。蒸、進品物也。汋與礿曡韵。汋卽說文?字。王制。春曰礿。夏曰禘。與周禮異。]从示。勺聲。[以灼切。古音在第二部。礿亦作禴。勺龠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