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zhe4“~江”a.古水名,今中国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亦称“渐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于中国东部。

异体:淛 𣹨

异体:淛 𣹨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セツ,セチ,セイ;

浙字字源已被关注: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浙字字源百家诸说,浙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爲浙江。从水。㪿聲。

  • 《字源》形声

浙字字源演变,浙字源流

浙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浙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浙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浙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浙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浙字书法,浙字写法,浙字图片

浙字源流

唐-楷

吳彩鸞(傳)

浙字源流

宋-行

章惇

浙字源流

明-行

黃道周

浙字源流

明-草

宋克

浙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浙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浙字源流

清-隸

俞樾

浙字字源读音,浙字字源字义及浙字常用词组

  • zhe4江名 即今钱塘江,上游为新安江

  • zhe4地名 1.古州名 其境约当今贵州省习水县一带 2.宋代两浙路的简称;后浙江省也简称浙

浙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𠀤音折。江名。

【說文】江水東至會稽山隂,爲浙江。

【史記·秦始皇紀】至錢塘,臨浙江。

【註】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

【水經注】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氏縣大蒿山。

 又【廣韻】浙米也。

【類篇】一曰汰也。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通作淛。亦作制。義同。

 又【集韻】或作漸。

【水經】漸江,卽浙江也。


考證:〔【史記·昭王本紀】至錢塘,臨浙江。〕 謹照原文昭王本紀改秦始皇紀。 說文(121)

浙字说文解字字源

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爲浙江。[會稽郡山陰二志同。今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是其地。今俗皆謂錢唐江爲浙江。不知錢唐江、地理志水經皆謂之漸江。江至會稽山陰古曰浙江。說文浙漸二篆分舉劃然。後人乃以浙名冒漸。葢由二水相合。如吳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史記楚威王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始皇至錢唐臨浙江皆謂是也。今則江故道不可攷矣。歙金氏榜禮箋曰。班志南江、在會稽吳縣南。東入海。楊州川。北江、在毗陵北。東入海。楊州川。中江、出丹陽蕪湖西南。東至陽羨入海。楊州川。毗陵之北江卽今大江。其蕪湖之中江、吳縣之南江逕流湮廢。據班志丹陽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東至餘姚入海。過郡二。行千二百里。說文江水至會稽山陰爲浙江。闞駰十三州志曰。江水至會稽與浙江合。晉灼亦云。水經江水又東至石城縣。分爲二。其一東北流、過毗陵縣北爲北江。其一又東至會稽餘姚縣東、入於海。酈注沔水篇曰。江水自石城東出爲南江。又東逕宣城之臨城縣南。又東逕安吳縣。又東逕寧國縣南。又東逕故鄣縣南、安吉縣北。又東北爲長瀆。歷湖口。又歷烏程縣。南通餘杭縣。則與浙江合。又東逕餘姚縣故城南。又東注於海。所謂地理志江水自石城東出逕吳國南爲南江者也。榜謂分江水合三江言之爲南江。猶岷江合言之爲北江。班氏備列南江、中江、北江。以應職方楊州其川三江。其於石城著南江源委。猶於湔氐道著北江源委。故志於中江言出蕪湖西南、東至陽羨入海。至南江、北江但云東入海。以入海之地已互見於石城、湔氐道也。是分江水爲南江。卽志文考之益明。酈注能說南江、而不能說中江耳。]从水。㪿聲。[旨𤍽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