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tong1

①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②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③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④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⑤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⑥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异体:𢓶 𨓛

异体:𢓶 𨓛

其它释义:越南字释义

同【𦪏】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ツウ,ツ,トウ;とおる,とおす,かよう,つうじ

通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通字字源百家诸说,通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達也。从辵。甬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甲骨文從「彳」,「用」聲。或從「辵」,「彳」和「辵」是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用。金文從「辵」(或「彳」),「甬」聲。或從「用」聲,「甬」和「用」古音相近。簡帛文字和小篆從「辵」,「甬」聲。本義是到達。

100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彳」,「用」聲。或從「辵」,「彳」和「辵」是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用。金文從「辵」(或「彳」),「甬」聲。或從「用」聲,「甬」和「用」古音相近。「甬」的上部或訛為「日」。簡帛文字和小篆從「辵」,「甬」聲。本義是到達。《說文》:「通,達也。从辵,甬聲。」

  甲骨文用為方國名。如《合集》20512:「丁酉卜,生十月王𦎫[彳用](通)。」「𦎫」表示敦伐。金文常見「通祿」一詞,是表示吉祥的習語。如𤼈鐘:「受余屯(純)魯,通彔(祿)永令(命)。」「通」和「永」近同,表示無窮。(參《金文形義通解》)

  金文「通」又假借為「踊」,如九年衛鼎:「𢓶(踊)皮」。「踊」是古代遭受刖刑的人所穿的特製的鞋。「踊皮」可能是指這種鞋所用的皮。(唐蘭)

  「通」表示通達、通往。如《國語.晉語》:「道遠難通,望大難走。」韋昭注:「通,至也。」《韓非子.說林下》:「智伯將伐仇由,而道難不通,乃鑄大鐘遺仇由之君。」

  「通」引申表示往來、交往。如《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二年春,楚鬭章請平于晉,晉陽處父報之,晉、楚始通。」《漢書.張騫李廣利傳》:「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

  「通」表示流通、交換。如《左傳.襄公十四年》:「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史記.平準書》:「而桑弘羊為大農丞,筦諸會計事,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矣。」

  「通」表示開闢、疏通。如《禮記.月令》:「開通道路,毋有障塞。」《莊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通」又表示暢通、通順。如《荀子.儒效》:「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通」表示精通、懂得。如《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質行正直,仁勇得眾心,通於兵事。」《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徐宣故縣獄吏,能通《易經》。」

  「通」表示私通。如《國語.晉語》:「公之優曰施,通於驪姬。」《戰國策.楚策四》:「齊崔杼之妻美,莊公通之。」

  「通」表示所有、全部。如《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又指普遍的。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

  「通」還可作量詞,用於文書相當於一份,如《後漢書.崔駰列傳》:「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又相當於次、遍,如三國魏曹操〈步戰令〉:「嚴鼓一通,步騎悉裝;再通,騎上馬,步結屯;三通,以次出之,隨幡所指,住者結屯(住)幡後。」1017 字相關漢字: 彳,用,辵,甬,日,𦎫,永,踊

通字字源演变,通字源流

通字源流

商-甲骨

𠂤歷間

通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通字源流

商-甲骨

花東子卜辭

通字源流

商-甲骨

組類不明

通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通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通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通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通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通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通字源流

楚-簡

九店

通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通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通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通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通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通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通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通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通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通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通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通字书法,通字写法,通字图片

通字源流

秦-篆

李斯

通字源流

漢-隸

通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通字源流

晉-楷

王獻之

通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通字源流

晉-草

羊欣

通字源流

隋-篆

通字源流

隋-楷

通字源流

隋-楷

智永

通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通字源流

唐-隸

韓擇木

通字源流

唐-隸

李隆基

通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通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通字源流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通字源流

唐-行

褚遂良

通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

通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傳)

通字源流

唐-行

李邕

通字源流

唐-草

懷素

通字源流

五代-草

楊凝式

通字源流

宋-楷

趙佶

通字源流

宋-行

蔡襄

通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通字源流

宋-草

薛紹彭

通字源流

宋-草

趙佶

通字源流

元-篆

吳叡

通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通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通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通字源流

明-楷

豐坊

通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通字源流

明-行

許友

通字源流

明-草

王寵

通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通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通字源流

清-篆

鄧琰

通字源流

清-篆

鄧廷楨

通字源流

清-隸

何紹基

通字源流

清-隸

金農

通字源流

清-隸

汪士慎

通字源流

清-隸

朱彝尊

通字源流

清-隸

王澍

通字源流

清-隸

徐三庚

通字源流

清-隸

鄧奎

通字源流

清-楷

朱耷

通字源流

清-草

歸莊

通字源流

南北朝-楷

王遠

通字字源读音,通字字源字义及通字常用词组

  • tong1到达;通到

  • tong1贯通

  • tong1流通,交换

  • tong1交往;交好

  • tong1平正,顺畅

  • tong1开辟;疏通

  • tong1沟通;接通

  • tong1通晓

  • tong1通情达理

  • tong1传达,通报

  • tong1陈述

  • tong1显达

  • tong1通奸

  • tong1连比;连接

  • tong1透彻

  • tong1全部;整个

  • tong1纯色

  • tong1共用;互通

  • tong1共同的;通常的

  • tong1副词 皆,共

  • tong1药名 马粪

  • tong1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 tong1乐器名

  • tong1瞋视

  • tong1用同=同(tong2) 相同同

  • tong1古州名 1.西魏置 治今四川省达州市 2.五代周置 治今江苏省南通市 3.金置 治今北京市通州区 俗称北通州

  • tong1姓

  • tong4量词 1.鼓一曲为一通 2.篇;份;卷 3.套

通字康熙字典字源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𢓶【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考證:〔【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又爾雅無釋歲今省。〔【白虎通】班彪著。〕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謹按語出𠛬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𠛬法志。〔又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 爾雅(-220)

通字说文解字字源

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从辵。甬聲。[他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