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台」聲,本義為山東半島大沽河與支流小沽河,常用以表示治理。
35 字
詳解: 從「水」,「台」聲,本義為山東半島大沽河與支流小沽河,常用以表示治理。《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漢書‧地理志上》:「陽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
「治」常表示治理。《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治」也表示政績。《周禮‧天官‧小宰》:「二曰以敘進其治。」鄭玄注:「治,功狀也。」
「治」還表示備辦。《周禮‧天官‧小宰》:「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帥執事而治之。」鄭玄注:「治謂共辦。」
「治」亦表示醫治。《莊子‧列禦寇》:「子豈治其痔邪?」
攻讀、研究亦可以「治」表示。《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治」還能表示求取。《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之等。」鄭玄注:「治,謂有所求乞也。」
「治」也表示匹敵。《戰國策‧趙策四》:「齊秦交重趙,臣必見燕與韓魏亦且重趙也,皆且無敢與趙治。」
「治」亦用作平順、平靜、清明。《韓非子‧解老》:「聖人在上則民少欲,民少欲則血氣治。」453 字相關漢字: 水,台
秦-篆
李斯
漢-篆
漢-隸
三國-草
皇象(傳)
孫吳-篆
晉-楷
晉-行
司馬丕
晉-行
司馬道子
晉-草
索靖(傳)
隋-楷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虞世南
唐-楷
褚遂良(傳)
唐-楷
顏師古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歐陽詢
宋-楷
蘇軾
宋-楷
黃庭堅
宋-楷
趙佶
宋-行
文彥博
宋-行
黃庭堅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楷
趙孟頫
明-楷
王寵
明-行
黃道周
明-行
董其昌
清-篆
吳大澂
清-篆
趙之謙
清-篆
吳讓之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徐三庚
清-篆
陳潮
清-隸
陳鴻壽
清-隸
王澍
清-楷
趙之謙
清-楷
張裕釗
清-行
王文治
南北朝-楷
南北朝-楷
鄭道昭
chi2古水名 1.即今山东半岛大沽河与支流小沽河 2.在山东省境 沂河的支流 源出蒙阴县西冠石山,东南流经费县,至临沂市注入沂河 ……按:泗水下游湮废后,治水至临沂市入沂河 自费县以下今称祊河,上游称浚河
chi2通=笞(chi1)笞
chi2通=辭(ci2) 讼辞;言辞辭
zhi4整治;修治
zhi4治理;统治
zhi4修养;修饰
zhi4有秩序;严整
zhi4情况正常
zhi4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zhi4政绩
zhi4政治;法制
zhi4司;主管
zhi4为;作
zhi4供办;备办
zhi4制造;建造
zhi4惩处
zhi4诊疗
zhi4对抗;较量
zhi4征服;制服
zhi4研究
zhi4设置治所
zhi4旧时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zhi4奉道的靖室;道教的庙宇
zhi4姓
yi2古水名 上游即今桑干河,下游后淤,河道迁徙无定,故有无定河之称 清筑“永定大堤”以固河槽,改名永定河,治水故道在永定河北
【巳集上】【水字部】
〔古文〕乿【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
【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
【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