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bu1

①逃亡:~逃。~迁。~荡。

②拖欠:~负。~租。~债。

③拖延:~留(逗留)。

异体:𢌠 𨓥 𨕝 𨗗

异体:𢌠 𨓥 𨕝 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ホ,フ;のがれる

逋字字源已被关注:1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3

逋字字源百家诸说,逋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亡也。从辵。甫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甲金文從「彳」從「夫」從「甫」,「夫」、「甫」皆是聲符。本義疑為逃亡。

35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彳」從「夫」從「甫」,「夫」、「甫」皆是聲符。本義疑為逃亡。《說文》:「逋,亡也。从辵,甫聲。𨕝,籒文逋从捕。」一說甲骨文不是「逋」字,不從「甫」,所謂甫形象某種有柄工具(姚孝遂)。

  古書中「逋」表示逃亡,特指上古的奴隸或農奴的逃亡。《書.牧誓》:「惟四方之多罪逋逃」,「逋逃」指逃亡的奴隸、罪犯。

  甲骨文用作貞人名,《合集》35402:「逋貞」,意謂名叫逋的貞人占卜。

  金文也用作人名,逋乍父乙觶:「逋乍(作)父乙」,意謂逋為父乙(鑄造了這件觶)。

  戰國竹簡借「肤」來表示「逋」,《上博竹書三.周易》簡4-5:「歸肤(逋)丌(其)邑人三四戶,亡(無)眚。」意謂回來以後讓同鄉的三四戶人家逃走,不會遭禍。

  漢帛書通假為「敷」,表示塗抹,《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454-455行:「以豬織(膱)膏和,傅(敷)之。有去者,輒逋(敷)之,勿洒。」意謂混和豬油膏,塗抹(患處),如果藥物脫落,再塗抹它,不要洗。413 字相關漢字: 彳,夫,甫,肤,敷

逋字字源演变,逋字源流

逋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逋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逋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逋字源流

秦-簡

龍崗

逋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逋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逋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逋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逋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逋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逋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逋字书法,逋字写法,逋字图片

逋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逋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逋字源流

明-楷

黃道周

逋字源流

清-隸

趙之謙

逋字字源读音,逋字字源字义及逋字常用词组

  • bu1逃亡

  • bu1拖欠

  • bu1拖延,稽迟

  • bu1散乱

  • bu1不到

  • bu1平

  • bu1通=膊 暴露膊

逋字康熙字典字源

【酉集下】【辵字部】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𠀤音哺。

【說文】亡也。

【書·大誥】于伐殷逋播臣。

【註】逋亡播遷之臣也。

【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象曰:不克訟,歸逋𥨥也。

【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爲政,董逋逃。

【註】督𥨥逃有罪之人也。

 又【廣韻】懸也。

【正韻】欠也。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

【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後漢·光武紀】爲舂陵侯家訟逋租。又【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說文(121)

逋字说文解字字源

亡也。[亡部曰。亡、逃也。訟九二曰。歸而逋。]从辵。甫聲。[博孤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