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調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調

【调】的繁体字。

异体:调 調

异体:调 調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チョウ,チュウ;しらべる,ととのう,ととのえる,みつぎ,しらべ,やわらぐ

調字字源已被关注:3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3

調字字源百家诸说,調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龢也。从言。周聲。

 略說: 從「言」,「周」聲,本義為和諧、適合。

19 字

 詳解: 從「言」,「周」聲,本義為和諧、適合。《說文》:「和也。从言,周聲。」《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鄭玄箋:「調謂弓強弱與矢輕重相得。」

  「調」可表示調和。《禮記‧內則》:「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調」也可表示演奏。北周庾信〈春賦〉:「玉管初調,鳴絃暫撫,《陽春》、《淥水》之曲,對鳳迴鸞之舞。」

  「調」還可表示調劑。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

  「調」也指調理、調養。漢陸賈《新語‧道基》:「調氣養性,仁者壽長。」

  「調」還指馴養、訓練。漢桓寬《鹽鐵論‧論儒》:「無鞭策,雖造父不能調駟馬。」

  「調」也表示戲弄、嘲笑。唐李白〈越女詞〉之二:「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王琦注:「調,嘲笑也。」

  戲曲、詩歌的樂律、韻律也稱謂「調」。《莊子‧徐無鬼》:「夫或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398 字相關漢字: 言,周

調字字源演变,調字源流

調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調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調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調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調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調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調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調字书法,調字写法,調字图片

調字源流

漢-隸

調字源流

隋-楷

智永

調字源流

隋-草

智永

調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調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調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調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調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調字源流

宋-楷

趙佶

調字源流

宋-行

蔡京

調字源流

宋-草

趙構

調字源流

元-篆

吳叡

調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調字源流

元-隸

吳叡

調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調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調字源流

明-楷

祝允明

調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調字源流

明-行

唐寅

調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調字源流

清-篆

王澍

調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調字源流

清-行

張照

調字字源读音,調字字源字义及調字常用词组

  • tiao2和谐;协调;适合

  • tiao2调试,调和音调

  • tiao2演奏

  • tiao2调济

  • tiao2调配

  • tiao2调理;治疗

  • tiao2欺骗

  • tiao2训练;畜养

  • tiao2嘲弄;调戏

  • tiao2粜,卖

  • diao4选拔或提拔官吏

  • diao4调动

  • diao4征收;调集

  • diao4转动

  • diao4掷;丢

  • diao4计算;打算

  • diao4准备停当

  • diao4互换 如:对调;调座位

  • diao4求

  • diao4古代赋税的一种

  • diao4言辞

  • diao4戏曲或歌曲的乐律

  • diao4歌曲的谱子

  • diao4说话、读书的腔调

  • diao4字音的高低升降 如:高平调;高升调;全降调;降升调

  • diao4人的风格才情 如:格调;雅调

  • diao4耍;弄

  • zhou1早晨

調字康熙字典字源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

【說文】和也。

【玉篇】和合也。

【詩·小雅】弓矢旣調。

【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

【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

【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

【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張流切,音輈。朝也。

【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毛傳】調,朝也。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徒弔切,迢去聲。

【玉篇】選調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

【註】下令調斂也。

【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

【師古註】謂選發之也。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

【師古註】選也。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

【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

【增韻】算也。

【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

【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

【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

【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又【韻會】詩也。

 又叶從紅切,音同。

【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說文(121)

調字说文解字字源

龢也。[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也。與此互訓。和本係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从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