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qi1

①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

②忧愁,悲哀:~然。凄~。哀~。休~。

③古代兵器,像斧。

④姓。

异体:,傶

②慼

②慽 鏚 𠋰

②𠎰 𡫁 𢦫 𢧯 ...更多

异体:,傶

②慼

②慽 鏚 𠋰

②𠎰 𡫁 𢦫 𢧯 ...更多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セキ,ショク,シュク,ソク;いたむ,うれえる

戚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戚字字源百家诸说,戚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戉也。从戉。尗聲。

  • 《字源》异体 慽

  • 《字源》形声 (甲骨文有象形初文)

 略說: 甲骨文象一種刃部有齒牙(以◎表示)的斧鉞類兵器。

24 字

 詳解: 「戚」字甲骨文象一種戉形兵器,其上有牙狀突出物,多用作禮器。《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大武」是一種樂舞,意謂舞者拿着紅色的盾牌和玉斧,戴上帽子而跳大武這種舞。發展到金文,早期從「戈」,「尗」聲,後期從「戉」,「尗」聲,由象形字變為形聲字。《說文》:「戚,戉也。从戉,尗聲。」《詩.大雅.公劉》:「干戈戚揚」,毛亨傳:「戚,斧也。揚,鉞也。」

  「戚」是威武的兵器,齒刃鋒利,可以傷人,所以又用來表示憂戚、憂慮,《論語.述而》:「小人長戚戚」。後來才加「心」旁造出本字「慼」,《說文》作「慽」,簡化字推行以後,「慼」和「慽」又作為異體併入了「戚」字(參裘錫圭)。

  甲骨文表示斧鉞類兵器,用作祭祀的禮器,《屯南》4554:「叀戚、庸用」,表示用戚、大鐘(行禮)。

  金文用作姓氏,戚姬簋:「戚姬乍(作)寶尊簋」,「簋」是盛食物的器皿,意謂戚姬鑄造了寶貴的簋。

  戰國竹簡表示憂傷,《上博竹書一.性情論》簡19:「戚然以終」,表示以憂傷結束。又通假為「造」,用作人名,《郭店簡.尊德義》簡7:「戚(造)父之御馬也」,「造父」是古代著名的善於駕馭車馬的人。又假借「就」字來表示「戚」,《郭店簡.六德》簡48:「新(親)就(戚)遠近」。

  漢帛書表示親戚,《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148行:「笱(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弟兄,若禽守(獸)耳。」《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288行:「親戚父母妻子」。604 字相關漢字: 戈,尗,戉,心,慼,慽,簋,造,就

戚字字源演变,戚字源流

戚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戚字源流

楚-簡

郭店

戚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戚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戚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戚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戚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戚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戚字书法,戚字写法,戚字图片

戚字源流

隋-楷

智永

戚字源流

隋-草

智永

戚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戚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戚字源流

唐-楷

顏師古

戚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戚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戚字源流

唐-草

懷素

戚字源流

宋-草

趙佶

戚字源流

元-篆

吳叡

戚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戚字源流

元-隸

吳叡

戚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戚字源流

元-草

揭傒斯

戚字源流

元-草

趙雍

戚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戚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戚字源流

明-隸

沈度

戚字源流

明-楷

豐坊

戚字源流

明-草

陳淳

戚字源流

清-篆

陳潮

戚字源流

清-篆

鄧琰

戚字源流

清-隸

鄧石如

戚字字源读音,戚字字源字义及戚字常用词组

  • qi1古兵器名,斧属 也作=鏚鏚

  • qi1忧愁;悲哀 后作=慽慽

  • qi1愤怒

  • qi1亲近;亲密

  • qi1古地名 1.春秋卫邑 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 2.县名 故址在今山东省微山县

  • qi1姓

  • cu4通=促 急促;紧迫促

  • cu4腠理(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戚字康熙字典字源

【卯集中】【戈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音磩。

【正字通】戉類。

【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爲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

【司馬法】殷執白戚。

【詩·大雅】干戈戚揚。

【註】戚,斧也。

【釋名】戚,慼也。斧以斬斷,見者慼懼也。

 又親也。

【詩·大雅】戚戚兄弟。

【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

【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註】哀戚也。

 又憂也。

【論語】小人長戚戚。

【註】戚戚,憂貌。

 又惱也。

【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

【蔡註】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

【禮·檀弓】慍斯戚。

【註】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

【詩·邶風】得此戚施。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

 又【小爾雅】戚,近也。

 又地名。

【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註】戚,衞邑。

 又姓。漢有臨轅侯戚緦。

 又【集韻】【韻會】𠀤趨玉切。同促。

【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爲戚速也。

 又【集韻】【韻會】𠀤昨木切,音族。縣名。在東海。

 又【韻補】叶子六切,音蹙。

【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穫菽。心之憂矣,自貽伊戚。


考證:〔【釋名】戚,蹙也。斧以斬斷,見者蹙懼也。〕 謹照釋名釋兵原文兩蹙字均改慼。 廣韻(1008)

戚字说文解字字源

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