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动】的繁体字。

异体:働 动

异体:働 动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ドウ,トウ,ズ;うごく,うごかす,ややもすれば

動字字源已被关注:2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3

動字字源百家诸说,動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作也。从力。重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力」,「重」聲,本義為行動。

16 字

 詳解: 從「力」,「重」聲,本義為行動。《說文》:「動,作也。从力,重聲。𨔝,古文動从辵。」先秦典籍用其本義,如《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簡帛文字也用此義,如《馬王堆.合陰陽》111:「觀八動,聽五音,察十已之徵」。唐詩亦用其本義,如王維〈丁寓田家有贈〉:「晨雞鳴鄰里,群動從所務。」

  「動」亦可用作「做」,表示對事物採取行動。如《慎子·威德》:「明君動事分功必由慧。」;也可以用做對事物原來位置、狀態的改變,與「靜」相對。簡帛文字見此義,如《馬王堆.十問》16:「能動其刑(形)」,又如《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47:「不應動靜之化,則事宭(窘)於內而舉宭(窘)於外。」

  迄今仍為大眾所熟悉的「風吹草動」、「動若脫兔」、「興師動眾」等成語也用此義。

  「動」還可用作動搖,如唐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用作感動,如《呂氏春秋·具備》:「說與治不誠,其動人心不神」,高誘注:「動,感;神,化。言不誠不能行其化」;用作發動,如《史記·樂書》:「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472 字相關漢字: 力,重,做,靜

動字字源演变,動字源流

動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動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動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動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動字源流

宋-篆

汗簡

動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動字源流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動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動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動字书法,動字写法,動字图片

動字源流

秦-篆

李斯

動字源流

漢-篆

馬王堆帛書

動字源流

漢-隸

動字源流

晉-行

王操之

動字源流

晉-草

索靖(傳)

動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動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傳)

動字源流

晉-草

樓蘭簡牘

動字源流

隋-楷

智永

動字源流

隋-草

智永

動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動字源流

唐-楷

李邕

動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動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傳)

動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動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動字源流

唐-行

李邕(傳)

動字源流

唐-行

褚庭誨

動字源流

唐-行

釋大雅集王羲之

動字源流

唐-行

李邕

動字源流

唐-草

懷素

動字源流

唐-草

諸遂良(傳)

動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動字源流

唐-草

月儀帖

動字源流

宋-楷

黃庭堅

動字源流

宋-楷

趙構

動字源流

宋-行

蔡京

動字源流

宋-草

趙佶

動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動字源流

宋-草

趙構

動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動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動字源流

元-草

趙雍

動字源流

明-楷

王寵

動字源流

明-草

張瑞圖

動字源流

明-草

吳寬

動字源流

明-草

宋克

動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動字源流

明-草

王寵

動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動字源流

清-篆

趙之謙

動字源流

清-篆

鄧琰

動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動字源流

清-楷

何紹基

動字源流

清-楷

張裕釗

動字源流

清-行

王鐸

動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動字源流

南北朝-楷

動字源流

梁-草

蕭衍

動字字源读音,動字字源字义及動字常用词组

  • dong4行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活动

  • dong4做,对某事物采取行动的泛称

  • dong4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状态 与“静”相对 如:挪动;流动;兴师动众;风吹草动

  • dong4动摇;震撼

  • dong4感应;感动 如:动人;感天动地

  • dong4使用 如:动笔;动手;动脑筋

  • dong4起始;发动 如:动工;动身

  • dong4动物

  • dong4书法用语,表示笔力生动

  • dong4动词的省称

  • dong4中医脉象,指脉搏滑数有力,跳突如豆

  • dong4不觉;不经意

  • dong4往往;动不动 如:动辄得咎;动以千计

  • dong4方言 吃(多用于否定式) 如:不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鱼虾

  • dong4姓

  • dong4[振動]古代一种拜礼的名称

動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下】【力字部】

〔古文〕㣫𨔝【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𠀤同上聲。

【說文】作也。

【增韻】動,靜之對。

【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

【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

【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同去聲。

【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說文(121)

動字说文解字字源

作也。[作者、起也。]从力。重聲。[徒緫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