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you2

㈠无异体

①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②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③姓。

㈡【遊】的异体字

④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⑤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记。~说。~山玩水。

⑥交往,来往:交~。

⑦玩。~戏,~玩。

异体:遊 㳺 𠾈 𣸯

异体:遊 㳺 𠾈 𣸯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ユウ,ユ,ル,シュウ,ジュ,リュウ;あそび,あそぶ,およぐ

游字字源已被关注:3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20

游字字源百家诸说,游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旌旗之流也。从㫃。汓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斿」亦聲,「游」是「斿」的後起字,春秋後增「水」旁,表示在水中游泳,引申有出游、游樂之意。

51 字

 詳解: 金文從「水」從「斿」,「斿」亦是聲符。本義是在水中行動、游泳,引申為出游、游戲、游玩。金文表示游樂,莒弔之仲子平鐘:「莒弔(叔)之中(仲)子平自乍(作)鑄其游鐘」,表示叔之仲子平鑄造供游樂的鐘。

  戰國竹簡表示游泳,《上博竹書五.三德》簡21+18:「善游者,死於梁下。」意謂善於游泳的人,在橋梁下淹死。

  漢帛書假借「流」字來表示「游」,《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69行:「鳥得而蜚(飛),魚得而流(游)。」

  《說文》:「游,旌旗之流也,从㫃,汓聲。𨒰(䢊),古文游。」段玉裁注:「《集韵》、《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段玉裁認為「旌旗之流」的「流」字俗作「旒」,「游」是旗子的飄帶,因為隨風飄揚,就好像水流的樣子,故稱為「流」。「游」、「流」音近,二字同源。參見「斿」。361 字相關漢字: 水,斿,流,旒

游字字源演变,游字源流

游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游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游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游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游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游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游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游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游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游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游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游字书法,游字写法,游字图片

游字源流

漢-隸

游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游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游字源流

唐-行

高正臣

游字源流

宋-楷

黃庭堅

游字源流

宋-楷

蘇軾

游字源流

宋-行

米芾

游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游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游字源流

宋-行

蔡襄

游字源流

宋-草

米芾

游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游字源流

元-隸

吳叡

游字源流

元-行

康里巎巎

游字源流

元-草

康里巎巎

游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游字源流

明-行

唐寅

游字源流

明-行

吳寬

游字源流

明-草

王寵

游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游字源流

明-草

宋克

游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游字源流

清-篆

莫友芝

游字源流

清-篆

戴震

游字源流

清-篆

鄧琰

游字源流

清-隸

金農

游字源流

清-隸

程庭鷺

游字源流

清-隸

趙在翰

游字源流

清-隸

黃丕烈

游字源流

清-隸

萬經

游字源流

清-隸

何紹基

游字字源读音,游字字源字义及游字常用词组

  • liu2同=斿 古代连缀于旗帜正幅下沿的垂饰斿

  • you2在水中浮行或潜泳

  • you2河流

  • you2流动,不固定

  • you2同=遊 1.遨游;游览 2.嬉戏;玩乐 3.外出求学,求官 4.闲散,无固定职业 5.交往 6.游说,举荐 7.行宫 泛指游玩的地方遊

  • you2虚浮,不切实

  • you2我国古代行政单位

  • you2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也作=㘥㘥

  • you2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 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 you2姓

游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猷。水名。

【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

【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

【詩·秦風】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

【註】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

【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

【禮·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

【詩·小雅】愼爾優游。

 又枝葉扶疏貌。

【詩·鄭風】隰有游龍。

【傳】龍紅草也。

【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

【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

【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叶衣虛切,音於。

【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考證:〔【禮·少儀】少依于德,游於藝。〕 謹照原文少改士。于改於。 唐韻(751)

游字说文解字字源

旌旗之流也。[流宋刊本皆同。集韵、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周禮。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數。禮緯含文嘉云。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首。皆不言其命數。未可信。旗之正幅爲縿。游則屬焉。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大常。注。王旌十二旒。㒳㒳以縷綴連。旁三人持之。然則旗之制。游屬於㒳旁。十二游者、一旁六游。九游、則㒳旁一四一五。巳下可知也。曳地、齊軫皆謂游。其正幅之長。爾雅曰。旐長㝷。餘未聞。游亦曰旓。楊雄賦有此字。大人賦作髾游。周禮省作斿。引伸爲凡垂流之偁。如弁師說冕弁之斿是。又引伸爲出游、嬉游。俗作遊。]从㫃。汓聲。[以周切。三部。此字省作斿。俗作旒。集韵云。斿亦作㫍。按此說必有據。上文㫍篆與此同義。而居非其次。當移此下。正之曰。游或作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