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ba1。木棒。

㈡拼音fu2。古同【柫】,连枷。

㈢拼音pei4。生长(枝叶):“千年老树,椵柞~枿。”

㈣拼音bo2。箭杪。

㈤拼音bie1。梧。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ハツ,ハチ,フツ,フチ,ハイ,バイ,ヘツ,ヘチ;

柭字字源已被关注: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5

柭字字源百家诸说,柭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棓也。從木。犮聲。

 略說: 金文從「木」,「犮」聲,本義是棍棒。

18 字

 詳解: 金文從「木」,「犮」聲,本義是棍棒。《說文》:「柭,棓也。从木,犮聲。」

  「柭」又通作「茷」、「拔」,表示草木抽發新葉,生機勃勃。《古今韻會舉要》:「茷,草多貌。一曰茷茷,有法度,《詩》:『其旂茷茷』。或省作『柭』,生柯葉貌,《詩》:『柞棫柭矣』。」《詩.大雅.緜》作:「柞棫拔矣」,意謂柞樹、棫樹枝葉茂盛。

  「柭」通作「拔」,又表示連根拔起,明高汝栻《皇明續紀三朝法傳全錄》:「時大風柭(拔)富家樹」,意謂當時大風拔起有錢人家中的樹。

  金文辭殘,意義不詳。戰國竹簡「柭」假借為「門」,「關柭(門)」表示關口上的門,《清華簡三.芮良夫毖》簡20:「民之關閉,如關柭(門)扃管。」意謂對人民加以防備、禁阻,就好像在關口上的門設置門閂和鑰匙(參沈培)。

  「打柭柭」,又稱「打嘎嘎」、「打尜尜」、「打柭兒」,是古代一種兒童游戲。「柭柭」是一截兩頭尖,中間粗的短棍,約二寸長。游戲時需要一塊敲打用的木板,一頭稍窄;玩者手握木板的窄端,輕輕擊打平放在地的柭柭尖頭,使它跳起懸空,跟着用板猛擊,將柭柭打遠。打得近的便輸,打得遠的得勝。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小兒以木二寸,制如棗核,置地而棒之,一擊令起,隨一撃令遠,以近為負,曰打柭柭。古所稱擊壤者耶?其謠云: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兒,打柭兒。」

  此中所謂「擊壤」,實遠古詩歌「擊壤歌」所詠嘆的五十翁繫壤於道上這一種遊戲,相信是「打柭柭」的前身。

  楊柳發芽時打柭柭,可能與「柭」可訓為抽發新芽的「拔」有關。642 字相關漢字: 木,犮,茷,拔,門

柭字字源演变,柭字源流

柭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柭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柭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柭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柭字字源读音,柭字字源字义及柭字常用词组

  • ba1棒,木杖

  • fu2同=柫 农具名 连枷柫

  • bo2箭杪

  • bie1梧

  • pai4木生枝叶

柭字康熙字典字源

【辰集中】【木字部】 【集韻】北末切,音撥。棓也,擊禾連枷。

 又【集韻】布拔切,音八。又【五音集韻】敷勿切,音拂。義𠀤同。

 又【集韻】蒲撥切,音跋。

【玉篇】矢束也。

 又【韻會】蒲蓋切【篇海】蒲昧切,𠀤音佩。木生柯葉也。

 又【集韻】必列切,音鼈。梧也。 玉篇(543)

柭字说文解字字源

棓也。從木。犮聲。[北末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