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zi4

①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ong4)。~尊。~谦。~觉(jue2)。~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②从,由:~从。~古以来。

③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④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异体:𥃭 𦣹 𦣼 𨈻 𩐍 ⾃

异体:𥃭 𦣹 𦣼 𨈻 𩐍 ⾃

其它释义:古壮字释义

同【只】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ジ,シ;みずから,おのずから,より

自字字源已被关注:3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3-31

自字字源百家诸说,自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 《字源》象形 象鼻形。为鼻的本字

  • 《字源》异体 白

 略說: 甲金文「自」象人的鼻子,後因人們說自己時,常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故又用來表示自己。

41 字

 詳解: 甲金文「自」象人的鼻子,林義光、商承祚認為兩橫象鼻上的腠理、皺紋,是「鼻」的初文,本義是鼻子。後來因為人稱說自己時,常用手指自己的鼻子,所以用象鼻形的「自」來表示自己。

  甲骨文的「自」這個字形表示兩個詞,既是「鼻」的初文,又是表示自己的「自」(林澐)。後來為了區別二字,在「自」之下加聲符「畀」造「鼻」字來表示鼻子,參見「鼻」。《說文.自部》:「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𦣹,古文自。」徐灝《說文解字箋注》:「人之自謂或指其鼻,故有自己之稱。」

  甲骨文底部筆畫不連,象兩個鼻孔,金文始把底部筆畫相連。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鼻子,《合集》11506正:「疾自」,表示鼻子有病。又表示自己、親自,《合集》24951:「叀王自正(征)」,指商王親自出征。又表示從,《合集》24228:「王步自商」,意謂王從商地出行。《合集》28188:「自瀼至于膏」,「瀼」、「膏」皆為地名。

  金文表示自己,叔朕簠:「自乍(作)薦𠤳(簠)」,「簠」是食器,意謂自己鑄造進獻食物用的簠。又表示從、由,令鼎:「王歸自諆田」。孟簋:「易(賜)朕文考臣自厥工」,表示毛公從他自己的工奴中拿出臣僕來賞賜給孟的父親(裘錫圭)。

  戰國竹簡表示自然而然,《郭店簡.老子甲》簡23:「道灋(法)自然」,意謂道純任自然(陳鼓應)。《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9:「而遠者自至」。《郭店簡.老子甲》簡31:「我無事而民自富」。又表示從、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簡2-3:「眚(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上博竹書六.用曰》簡9:「禍不降自天,亦不出自地。」又表示鎮靜自如,毫不拘束,《上博竹書七.凡物流形甲本》簡18:「冬(終)身自若」。699 字相關漢字: 鼻,畀,瀼,膏,簠

自字字源演变,自字源流

自字源流

商-甲骨

子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午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亞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劣體類子卜辭

自字源流

商-甲骨

圓體類子卜辭

自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歷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出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何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無名組

自字源流

商-甲骨

黃組

自字源流

商-金

自字源流

周-甲骨

西周

自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自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自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自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自字源流

周-金

西周

自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自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

自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自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自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自字源流

春秋-篆

石鼓文

自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早期

自字源流

楚-簡

包山

自字源流

楚-簡

郭店

自字源流

楚-簡

天星觀

自字源流

楚-簡

子彈庫

自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自字源流

楚-簡

上博

自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自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自字源流

秦-簡

龍崗

自字源流

秦-簡

關沮

自字源流

秦-簡

里耶

自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自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自字源流

東漢-篆

說文解字

自字源流

魏-石

三體石經

自字源流

魏-篆

三體石經

自字源流

魏-篆

春秋僖公石經

自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自字源流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自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自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自字源流

宋-篆

隸釋 隸續

自字源流

宋-篆

汗簡

自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自字源流

宋-篆

三體陰符經

自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自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自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自字书法,自字写法,自字图片

自字源流

秦-篆

李斯

自字源流

漢-隸

自字源流

漢-草

張芝

自字源流

三國-隸

自字源流

晉-隸

自字源流

晉-楷

自字源流

晉-楷

王徽之

自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自字源流

晉-行

王獻之

自字源流

晉-行

王操之(傳)

自字源流

晉-行

蘇軾

自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傳)

自字源流

晉-草

王導

自字源流

晉-草

索靖(傳)

自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自字源流

晉-草

王敦

自字源流

隋-楷

自字源流

隋-楷

智永

自字源流

隋-行

智永

自字源流

隋-草

智永

自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自字源流

唐-篆

季康

自字源流

唐-隸

自字源流

唐-隸

韓擇木

自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自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自字源流

唐-楷

張旭

自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自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傳)

自字源流

唐-楷

懷仁

自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自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自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自字源流

唐-行

李懷琳

自字源流

唐-行

懷素

自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

自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自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自字源流

唐-草

懷素

自字源流

唐-草

張旭

自字源流

宋-篆

夢英

自字源流

宋-隸

黃伯思

自字源流

宋-楷

黃庭堅

自字源流

宋-楷

蔡襄

自字源流

宋-楷

蘇軾

自字源流

宋-楷

趙佶

自字源流

宋-行

米芾

自字源流

宋-行

蘇軾

自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自字源流

宋-行

蔡襄

自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自字源流

宋-草

蔡襄

自字源流

宋-草

薛紹彭

自字源流

宋-草

趙構

自字源流

宋-草

趙炅

自字源流

元-篆

吳叡

自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自字源流

元-隸

吳叡

自字源流

元-楷

揭傒斯

自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自字源流

元-行

饒介

自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自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自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自字源流

明-篆

李東陽

自字源流

明-楷

祝允明

自字源流

明-行

唐寅

自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自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自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自字源流

明-草

黃道周

自字源流

明-草

王寵

自字源流

明-草

徐渭

自字源流

清-篆

趙之謙

自字源流

清-篆

沈曾植

自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自字源流

清-篆

趙之琛

自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自字源流

清-篆

鄧琰

自字源流

清-篆

永瑆

自字源流

清-篆

莫友芝

自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自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自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自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自字源流

清-隸

董念巢

自字源流

清-隸

金農

自字源流

清-隸

汪士慎

自字源流

清-隸

俞樾

自字源流

清-隸

葉志詵

自字源流

清-隸

鄧石如

自字源流

清-隸

王澍

自字源流

清-隸

何紹基

自字源流

近-楷

沈尹默

自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自字源流

近-行

潘伯鷹

自字源流

南北朝-楷

王遠

自字源流

南北朝-楷

自字源流

南齊-行

王慈

自字字源读音,自字字源字义及自字常用词组

  • zi4鼻 呼吸和嗅觉器官

  • zi4始;开头

  • zi4代词 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本身” 如:自爱;自给自足;自以为是

  • zi4因为,由于

  • zi4副词 1.本是;本来 2.另自 3.自然地,不借助外物 4.仍旧;依然

  • zi4介词 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相当于“从”、“由”

  • zi4连词 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若” 多与表示否定的词“非”、“不”连用 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即使”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

自字康熙字典字源

【未集下】【自字部】

〔古文〕𦣹【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玉篇(543)

自字说文解字字源

鼻也。象鼻形。[此以鼻訓自。而又曰象鼻形。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爲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爲鼻者絕少也。凡从自之字、如尸部㞒、臥息也。言部詯、膽气滿聲在人上也。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疾二切。十五部。]凡自之屬皆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