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趍繁体字:趍字拼音:qū趍字注音:


趍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3五笔86版:fhqq


五笔98版:fhqq仓颉号码:gonin趍字结构:半包围结构趍字五行:


四角号码:47802郑码查询:borrgb2312码:noneBig5编码:E06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D8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趍造字法: 趍异体字:

笔顺编号:121213435435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2413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趍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走部

西狹頌(隸)
東漢

楷書

趍字象形文造型-趍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ǒu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走;

金文趛;

金文趛;

楚简走;

石鼓文走;

石鼓文趍;

小篆走;

小篆趛;

小篆趍

读音:zǒu

“走” 本义是奔、跑,后多指步行。《说文》 : “走,趋也。” 金文、石鼓文分别写作“” , 都有一摆动两臂大步奔走的人形, 即“夭”字。下边的“”是不同形的“止” (表示脚、趾) ,有从 “彳” (读chì)者,也是表示行、走的字符。不同的写法正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普遍现象。 小篆规范了笔画, 写作“” 。 隶书(汉帛书等)写作“” , 成为今文。

“趛” (读yǐn ),今已不多用。《说文》: “趛,低头疾行也。”意思是扎着头快步行走。至于为何用 “金”作声符,恐怕是低头走路为了拾金吧。果真如此古人也太逗了。

与快走相对的有个 “趍” 字, 是走路缓慢。 石鼓文、 小篆写作 “” , 用 “走” 和 “多”组合而成, 表示一步分做多步走, 自然缓慢了。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离骚》 (局部)

趍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趍
中国大陆
台湾 趍
台湾
香港 趍
香港
日本 趍
日本
韩国 趍
韩国
旧字形 趍
旧字形

趍字说文字源

趍字说文字源
趍-S01141

趍字字源字典

趍字字源字典
趍-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趍字基本解释

  1. 古同“趋”:“巧~跄兮。”

趍字笔顺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字部】

  1. 古同“趋”:“巧~跄兮。”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𨻰知切,𠀤音馳。

【說文】趍趙,久也。

又【廣韻】趍,俗趨字。

【詩·齊風】巧趨蹌兮。

【釋文】趨,本亦作趍。

说文解字

【直离切】-【卷二】

【原文】趨趙,久也。从走多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趍趙。
二字句。
夂也。
夂、行遟曳夂夂也。楚危切。各本皆譌久。玉篇、廣韵不誤。趍趙雙聲字。與歭䠧、?箸、蹢躅字皆爲雙聲轉語。
从走。多聲。
直离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