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眣繁体字:眣字拼音:dié,tì眣字注音:


眣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0五笔86版:hrwy


五笔98版:htgy仓颉号码:buhqo眣字结构:左右结构眣字五行:


四角号码:65080郑码查询:lmodgb2312码:noneBig5编码:D2D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72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眣造字法:眣异体字:

笔顺编号:25111311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711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2-04

眣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京津1339(甲)

縣妀簋(金)
西周中期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南宮乎鐘(金)
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伯氏始氏鼎(金)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無白矢鼎(金)
戰國晚期

說文‧目部

楷書

眣字象形文造型-眣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di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小篆;

隶书

读音:dié

“眣” 当与 “瞬” 同义。 甲骨文写作 “” , 均由箭矢和“目” (眼)组合而成,会意箭从眼前飞过是一瞬间的事,眼睛一眨即逝。金文1写作“” , 人头顶一太阳(日)会意人不敢直观阳光, 只能用眼一瞥即过。 金文2写作 “” , 左边是一突出大眼睛的人, 右边是一手执杖的 “攴”(表示击打), 会意人被打到头上时必眨眼。小篆写作“” , 用 “目、失”来表示眼前飞逝和《说文》所谓“目不正也”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眣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眣
中国大陆
台湾 眣
台湾
香港 眣
香港
韩国 眣
韩国
旧字形 眣
旧字形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0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1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2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3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4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5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6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7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8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49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0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1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2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3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4
眣字甲骨文源流
眣-J07955

眣字六书源流

眣字六书源流
眣-L37636
眣字六书源流
眣-L37637

眣字字源字典

眣字字源字典
眣-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眣字基本解释

1. 眣 [dié]2. 眣 [tì]

眣 [dié]
  1. 目不正。

  2. 目露貌。

  3. 目出。

眣 [tì]
  1. 失意的眼神。

眣字笔顺


dié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

1. 眣 [dié]2. 眣 [tì]

眣 [dié]
  1. 目不正。

  2. 目露貌。

  3. 目出。

眣 [tì]
  1. 失意的眼神。

〔古文〕𥄺【唐韻】丑栗切【集韻】【韻會】敕栗切,𠀤音抶。

【說文】目不正也。从目失聲。

【徐曰】其視散,若有所失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絰。義同。

又【類篇】目出貌。或作眰𥈖。

又【廣韻】陟鎋切,音哳。目露貌。

又【集韻】𥉈古作眣。註詳十畫。○按眣與䀢別。《韻會》眣註,存《說文》本訓,復載增韻,以目通指曰眣,誤。《正韻》及《字彙》譌誤與增韻同。又《類篇》眣,或作䀵,音升基切。引《春秋傳》眣魯衞之使,亦誤。

说文解字

【丑栗切】-【卷四】

【原文】目不正也。从目失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目不從正也。
鉉無從字。非。自眺至此皆狀目之邪。所謂匈中不正者也。按公羊傳文六年。䀢晉大夫使與公盟也。何云。以目通指曰䀢。成二年。卻克䀢魯衞之使。使以其辭而爲之請。釋文字皆从矢。云䀢音舜。本又作眣。丑乙反。又大結反。五經文字曰。䀢音舜。見春秋傳。開成石經公羊二皆作䀢。疑此字从矢會意。从失者其譌體。以譌體改說文。淺人無識之故也。陸云又作眣而巳。未嘗云說文作眣也。許云目不从正者、公羊㒳言䀢皆不以正也。
从目。失聲。
丑栗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