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耏繁体字:耏字拼音:ér,nài耏字注音:ㄦˊ


耏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9五笔86版:dmje


五笔98版:dmje仓颉号码:mbhhh耏字结构:左右结构耏字五行:金


四角号码:12222郑码查询:glpdgb2312码:noneBig5编码:D05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00F首尾分解:而彡部件分解:而彡


耏造字法: 耏异体字:耐而耐

笔顺编号:132522333

笔顺读写:横撇竖折竖竖撇撇撇

词条已被关注:3559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8

耏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而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18.155(隸)

春秋事語殘片(隸)
西漢

老子甲後251(隸)
西漢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隸)
西漢

流沙簡.簡牘2.16(隸)
東漢

楷書

耏字象形文造型-耏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ér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石鼓文;

小篆而;

小篆耏;

小篆耐

三体石经

汉帛书

隶书

读音:ér

“而”指面颊的须毛。《说文》 : “而,颊毛也。”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甚至《石经》 、帛书、隶书等均为颊毛的象形字,分别写作“” 。字形略异, 是千年演变的必然,结构基本相同或近似。上边的横划表示面颊的下弧线; 下边的四竖划是须毛下垂的形状。尤其是甲骨文2,将须毛置于 “口” 下,字形字义十分明确。

与“而”相连的有“耏” (耐)字。是古代一种比较轻的刑罚。将人的须毛(胡须)割去。小篆写作“” (耏)或“” (耐)。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耏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耏
中国大陆
台湾 耏
台湾
香港 耏
香港
日本 耏
日本
韩国 耏
韩国
旧字形 耏
旧字形

耏字六书源流

耏字六书源流
耏-L20990
耏字六书源流
耏-L20991
耏字六书源流
耏-L20992

耏字说文字源

耏字说文字源
耏-S06886

耏字字源字典

耏字字源字典
耏-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耏字基本解释

1. 耏 [ér]2. 耏 [nài]

耏 [ér]
  1. 古同“而”,胡须:“以麝揉苏,泽~颜鼻耳。”

  2. 兽多毛。

  3.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4. 姓。

耏 [nài]
  1. 古代剃去颊须、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刑有髡、钳、刖、劓,小罪~。”

耏字笔顺


ér

耏字详细解释

1. 耏 [ér]

耏 [ér]

〈名〉

  1. 胡须 [beard]

    当耏者完为城旦舂。——《刑法志》

    耏罪亡命。——《后汉书·光武纪》。注:“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耏。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而字部】

1. 耏 [ér]2. 耏 [nài]

耏 [ér]
  1. 古同“而”,胡须:“以麝揉苏,泽~颜鼻耳。”

  2. 兽多毛。

  3.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4. 姓。

耏 [nài]
  1. 古代剃去颊须、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刑有髡、钳、刖、劓,小罪~。”

【廣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𠀤音奈。

【說文】罪不至髠也。

【註】徐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

【前漢·功臣侯表】耏爲鬼薪,亦作耐。詳耐字註。

又【廣韻】𩓣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正韻】如支切,𠀤音而。

【玉篇】頰鬚也。

【釋名】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

【後漢·章帝紀】冒耏之類。

【註】言鬚鬢多,蒙冒其面。

又姓。

【左傳·文十年】耏班御皇父充石。

又【玉篇】髵,亦作耏。獸多毛。


考證:〔【釋名】耏,耳耏也。〕 謹照原文耳上省耏字。

说文解字

【奴代切】-【卷九】

【原文】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罪不至髡也。
罪當作辠。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

耏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