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貉繁体字:貉字拼音:hé,háo貉字注音:hé,háo,mò


貉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6笔画总数:13五笔86版:eetk


五笔98版:etkg仓颉号码:bhher貉字结构:左右结构貉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27264郑码查询:pqrjgb2312码:BAD1Big5编码:B8E8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C89首尾分解:豸各部件分解:豸夂口


貉造字法:形声;从豸、各声貉异体字:

笔顺编号:3443533354251

笔顺读写:撇捺捺撇折撇撇撇折捺竖折横

词条已被关注:551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9

貉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伯貉卣西周早期集成5233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

伯貉尊西周早期集成5845

己侯貉子簋蓋西周中期集成3977

𩵦貉𥮉春秋早期集成4659

貉子卣(金)
西周早期

伯貉卣(金)
西周早期

𩵦貉𥮉(金)
春秋早期

包2.87(楚)

說文‧豸部

睡虎地簡42.195(隸)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貉字象形文造型-貉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mò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5;

秦简;

小篆貉;

小篆貈;

隶书

读音:mò

“貉” 是一种珍贵的皮毛动物,俗称 “狗獾” 或 “貉子” 。在古文字中指北方一少数民族。其实正与和羊打交道的羌族被写作羊头人身,和犬打交道的狄族被称为犬戎一样,将经常狩猎虎豹等动物的民族称为 “貉” (读mò)。金文、秦简、小篆写作“” , 字形虽不尽相同, 但字素无别,形符均为表示 “长脊兽” 的 “豸” ,声符是 “各” 。此字小篆也写作 “” (貈)。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貉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貉
中国大陆
台湾 貉
台湾
香港 貉
香港
日本 貉
日本
韩国 貉
韩国
旧字形 貉
旧字形

貉字金文源流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08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09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10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11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12
貉字金文源流
貉-B14513

貉字说文字源

貉字说文字源
貉-S06945

貉字字源字典

貉字字源字典
貉-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貉字基本解释

1. 貉 [hé]2. 貉 [háo]3. 貉 [mò]

貉 [hé]
  1.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貉 [háo]
  1.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貉 [mò]
  1. 古同“貊”。

貉字笔顺


háo hé





弯钩




横撇/横钩



横折

貉字详细解释

1. 貉 [háo]2. 貉 [hé]

貉 [háo]
  1. —— 义同“貉”( hé)

  2. 另见 hé

貉 [hé]

〈名〉

  1. (形声。从豸( 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 同本义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 另见 háo

貉字常用词组

1. 貉 [háo]

貉 [háo]
  1. 貉绒 háo róng

    [racoon dog fur] 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2. 貉子 háo zi

    [racoon dog] 貉( hé)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豸字部】

1. 貉 [hé]2. 貉 [háo]3. 貉 [mò]

貉 [hé]
  1.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貉 [háo]
  1.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貉 [mò]
  1. 古同“貊”。

【集韻】【韻會】【正韻】𠀤曷各切,音鶴。本作貈。

【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

【墨客揮犀】貉狀似兔,性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旣行復睡。

【詩·豳風】一之日于貉。

【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

【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穴。

又蟲名。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

【註】今呼蛹蟲。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白切,音陌。

【說文】北方豸種。

【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九貉。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

【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

【孟子】子之道,貉道也。

【註】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

【註】綸,繩也。謂牽縛縮貉之。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

【爾雅·釋詁】靜也。

又【集韻】【正韻】𠀤莫駕切。同禡。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

【註】貉,師祭也。

【爾雅·釋天】是禷是禡。

【疏】禡,《周禮》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 謹照原文八貉改九貉。

说文解字

【莫白切】-【卷九】

【原文】北方豸穜。从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爲言惡也。”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北方貉。
各本奪貉字。今補。此與西方羌从羊、北方狄从犬、南方蠻从虫、東南閩越从虫、東方夷从大、參合觀之。鄭司農云。北方曰貉、曰狄。周禮大甸。獵祭表貉。注云。貉讀爲十百之百。
豸穜也。从豸。
長脊獸之穜也。故从豸。
各聲。
莫白切。古音在五部。下各切。俗作貊。
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
七字一句。各本作貉之爲言惡也。今依尚書音義、五經文字正。尚書音義作貊貊。淺人所改耳。貉與惡㬪韵。貉貉、惡皃。○貂貉二篆各本在犴篆之後。貆貍篆之前。今以虫部之蠻閩、次於以虫爲象之末。犬部之狄、次於犬末。羊部之羌、次於羊末。人部之僥、次於人末。大部夷字、次於大末。依類求之。移易次此。必有合乎古本矣。

貉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貉字文言文解释

<名>一种野兽。《列子•汤问》:“~逾汶则死矣。”

我国古代东北部一个民族。《荀子•劝学》:“干越夷~之子,生而同声,第而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