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沬繁体字:沬字拼音:mèi沬字注音:ㄇㄟˋ


沬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8五笔86版:ifiy


五笔98版:ify仓颉号码:ejd沬字结构:左右结构沬字五行:


四角号码:35190郑码查询:vbkogb2312码:noneBig5编码:AA7A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CA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沬造字法:沬异体字:湏頮湏

笔顺编号:441112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421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21

沬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後2.12.5(甲)

追簋蓋(金)
西周中期

巤季鼎(金)
西周晚期

薛侯盤(金)
西周晚期

䵼兌簋(金)
西周晚期

毛叔盤(金)
春秋早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欒書缶(金)
春秋

國差𦉜(金)
春秋

陳逆簋(金)
戰國早期

眉朱鼎(金)
戰國

說文古文

說文‧水部

漢印徵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沬字象形文造型-沬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hu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𩒳;

金文𩒳;

金文𩒳;

金文𩒳;

金文𩒳;

说文古文;

小篆沬;

小篆𩒳;

汉帛书;

隶书

读音:huì

“沬” (读huì)是洗脸。《说文》 : “沬,洒面也。” 甲骨文写作“” , 象一人踞于皿前以水洗面之形, 造型之生动不亚于简笔画。“说文古文” 写作 “, 右边的人形虽成 “頁” 字, 但左边的双手捧水形更加明显。 金文写作 “” , 字形发生巨变, 但人和水这两个基本字素保留下来。 小篆将此字一分为二。 其一写作 “” , 人形和双手省改为 “未”字, 成为 “从水, 未声” 的形声字。 其二写作 “” (𩒳读mèi)。 隶书随小篆结构写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沬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沬
中国大陆
台湾 沬
台湾
香港 沬
香港
韩国 沬
韩国
旧字形 沬
旧字形

沬字金文源流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0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1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2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3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4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5
沬字金文源流
沬-B13646

沬字说文字源

沬字说文字源
沬-S06404
沬字说文字源
沬-S08334

沬字字源字典

沬字字源字典
沬-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沬字基本解释

  1. 古同“昧”,微暗。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淇县南。

沬字笔顺


mèi

沬字详细解释

〈名〉

  1. 古地名 [Mei city]。春秋时卫国的一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形〉

  1. 通“昧”。昏暗 [obscure]

    丰其沛,日中见沬。——《易·丰》。注:“沬,微昧之明也。”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1. 古同“昧”,微暗。

  2.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淇县南。

〔古文〕湏【廣韻】【集韻】莫貝切【韻會】【正韻】莫佩切,𠀤音妹。衞邑名。

【詩·鄘風】沬之鄕矣。亦作妹。

【書·酒誥】明大命于妹邦。

又【易·豐卦】日中見沬。

【註】王氏曰:微昧之明也。薛氏曰:斗之輔星。

又【廣韻】【集韻】𠀤無沸切,音未。水名。

又【唐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灑面也。通頮。

又作靧。

【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

说文解字

【荒內切】-【卷十一】

【原文】洒面也。从水未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洒面也。
律歷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沬水。師古曰。沬、洗面也。禮樂志。霑赤汗。沬流赭。晉灼曰。沬、古靧字。檀弓。瓦不成味。鄭云。味當作沬。沬、靧也。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从水。未聲。
荒內切。十五部。
古文沬。从

沬字文言文解释

mèi

①<名>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②<形>通“昧”,微暗。《周易•丰卦》:“日中见~。”【引】已;止。《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

mèi

<动>洗脸。《汉书•淮南厉王传》:“~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