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北繁体字:北字拼音:běi,bèi北字注音:ㄅㄟˇ


北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5五笔86版:uxn


五笔98版:uxn仓颉号码:lmp北字结构:左右结构北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12110郑码查询:tirrgb2312码:B1B1Big5编码:A55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5317首尾分解:丬匕部件分解:丬匕


北造字法:会意北异体字:北背北

反义词:

笔顺编号:21135

笔顺读写:竖横横撇折

词条已被关注:2756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北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林1.21.2

甲1636合27897何組

甲3506合7094

乙163合21016𠂤組

乙478合21021𠂤組

鐵103.3合10916

拾6.10合29409無名組

拾11.18合34710

前2.8.7合36751黃組

前5.47.1合7121

前7.26.4

後1.11.4合29401無名組

後2.3.16合34149歷組

後2.24.1合32277歷組

菁2.1合6057賓組

菁6.1合137賓組

林1.21.4合12870賓組

戩26.4合33244歷組

佚200合33207歷組

佚374合33694歷組

佚221合29486

粹366合33050歷組

明藏732

寧滬1.397合28351歷無名間

鄴初下.33.9合29285無名組

存下233合39707

乙4320合8381賓組

北伯作彝鬲西周早期集成506

北子甗西周早期集成847

北子鼎西周早期集成1719

北伯作尊鼎西周早期集成1911

北子作母癸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329

翏簋西周早期集成3993

北伯一火殳卣西周早期集成5299

北伯一火殳尊西周早期集成5890

北子宋盤西周早期集成10084

七年趞曹鼎西周中期集成2783

同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70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吳方彝蓋西周中期集成9898

走馬休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0

南宮柳鼎西周晚期集成2805

𧽙鼎西周晚期集成2815

大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6

㝨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2

後2.3.16(甲)

菁2.1(甲)

菁6.1(甲)

乙4320(甲)

吳方彝蓋(金)
西周中期

𧽙鼎(金)
西周晚期

包2.153(楚)

說文‧北部

睡.法174(隸)

縱橫家書67(隸)
西漢

老子甲後439(隸)
西漢

武威簡.有司3(隸)
西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熹.易.說卦(隸)
東漢

楷書

北字象形文造型-北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bě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石鼓文;

小篆北;

小篆背;

隶书北;

隶书背

读音:běi

“北” 是乖违、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南的对面。《说文》:“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 属会意字。 甲骨文写作 “” , 金文写作“”, 小篆写作 “” , 都是二人背对背的形状。 此形表达三个意思:1.背对背,指脊背; 2.方向反,指乖违; 3.面不见,指背后。后来小篆下加 “肉” 表示人体的背,而原本借指方向的 “北” ,却借而不还,成为字主。隶书(汉《白石神君碑》等)将篆书中两个相背的人形四肢拉平,写作 “北” ,从此脱离了古文字行列,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北》

“北” 是乖违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说文》曰: “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 甲骨文写作“” ,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均为二人背对背的形状。此形表达三个意思: 背对背指脊背; 方向反指乖背;面不见指后背。后小篆另加 “肉” 专指,而原本借指方向的北则借而不还。

规格: 高102CM 宽68CM

北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北
中国大陆
台湾 北
台湾
香港 北
香港
日本 北
日本
韩国 北
韩国
旧字形 北
旧字形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38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39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0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1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2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3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4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5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6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7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8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49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0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1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2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3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4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5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6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7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8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59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0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1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2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3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4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5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6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7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8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69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0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1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2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3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4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5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6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7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8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79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0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1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2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3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4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5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6
北字甲骨文源流
北-J19587

北字金文源流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09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0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1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2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3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4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5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6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7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8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19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0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1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2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3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4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5
北字金文源流
北-B12626

北字六书源流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4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5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6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7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8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49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50
北字六书源流
北-L28951

北字说文字源

北字说文字源
北-S05949

北字字源字典

北字字源字典
北-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北字基本解释

1. 北 [běi]2. 北 [bèi]

北 [bě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北 [bèi]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北字笔顺


běi





竖弯钩

北字详细解释

1. 北 [běi]

北 [běi]

〈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另见 bèi

北字常用词组

1. 北 [běi]

北 [běi]
  1. 北边 běi biān

    [north]∶见北 1

  2. 北兵 běi bīng

    [the Northern Army] 指元兵(南宋时)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北部 běi bù

    [north]

  4. 北半球 běi bàn qiú

    [Northern Hemisphere] 地球赤道以北的一半

  5. 北辰 běi chén

    [Polaris;North Star] 即北极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6. 北大荒 běi dà huāng

    [the Great Northern Wilderness] 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开垦,已建立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盛产小麦、大豆、甜菜等

  7. 北狄 běi dí

    [Di nationality]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 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8. 北斗,北斗七星

  9. 北伐战争 běi fá zhàn zhē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rmy War] 1926-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简称北伐

  10. 北方 běi fāng

    [north]∶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11. 北方方言 běi fāng fāng yán

    [northern language]∶见北方话

  12. 北方话 běi fāng huà

    [northern dialect] 汉语最大的一种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分布于东北和长江流域中部及西南各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西北部和广西北部的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话内部一致性很强,根据部分分支,一般又分为北方、西北、西南、江淮等四个次方言

  13. 北方人 běi fāng rén

    [Northman]∶北部地区(如中国、北欧或加拿大北部)的本地人或居民

  14. 北风 běi fēng

    [northerly]∶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15. 北瓜 běi guā

    [pumpkin] 亦称南瓜

  16. 北关 běi guān

    [Beiguan gate] 南宋首都临安城的北门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7. 北国 běi guó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North] 祖国的北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18. 北海 běi hǎi

    [the North Sea]∶大西洋东北部一个浅海,位于欧洲大陆东北与不列颠岛之间

  19. 北寒带 běi hán dài

    [the north frigid zone]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20. 北极 běi jí

    [north pole]

  21. 北极圈 běi jí quān

    [Arctic Circle] 距北极约为2327且与赤道相平行的地球上的一个小圈,寒带被它圈在里面

  22. 北极星 běi jí xīng

    [Polaris;North Star]∶位于离北天极约1处,这是地球自转轴现在与天球相交的点。北极星是一颗光谱型为晚型的F型高光度星,距离为1300光年

  23. 北极熊 běi jí xióng

    [polar bear]

  24. 北京话 běi jīng huà

    [Beijing dialect;Pekingese] 北京的汉语方言

  25. 北京时间 běi jīng shí jiān

    [Beijing time] 东经 120线的时刻,中国的标准时

  26. 北京猿人 běi jīng yuán rén

    [Peking Man;Pekinger;people from Beijing]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一种猿人,大约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又称北京人

  27. 北昆 běi kūn

    [northern kungu opera] 北方昆曲

  28. 北虏 běi lǔ

    [Northern Wei Dynasty] 对北魏的蔑称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29. 北面 běi miàn

    [face north]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北面而事之。--《资治通鉴》

  30. 北冥 běi míng

    [the northern under world] 传说中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

  31. 北平 běi píng

    [Beiping] 北京旧称

  32. 北曲 běi qǔ

    [Northern Opera]

  33. 北堂 běi táng

    [mother] 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妇洗在北堂。--《仪礼.士昏礼》

  34. 北纬 běi wěi

    [North Latitude] 自赤道平面向北度量的纬度或纬线。亦称北纬度

  35. 北温带 běi wēn dài

    [North Temperate zone]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纬度带,即北纬2327'至6633'的纬度带。这里没有太阳的直射光线,也没有太阳终日不出和不没的现象

  36. 北洋 běi yáng

    [the Qing Danasty nam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of Liaoning,Hebei and Shandong] 清代指辽宁、河北、山东一带

  37. 北洋军阀 běi yáng jūn fá

    [the Northern Warlords]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历时十七年的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38. 北岳区 běi yuè qū

    [Beiyue district]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行政区,地跨河北、山西两省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匕字部】

1. 北 [běi]2. 北 [bèi]

北 [bě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北 [bèi]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古文〕𧉥【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𠀤綳入聲。

【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𠀤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说文解字

【博墨切】-【卷八】

【原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北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北字文言文解释

běi

①<名>北方。《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旧之~。”

②<动>向北行。《赤壁之战》:“操军破,必~还。”

③<动>打了败仗往回跑。《垓下之战》:“未尝败~。”

④<名败逃者>。《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

【北面】旧时君见臣,尊见卑,长见幼均南面而坐,因此北面指向人称臣或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