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禦繁体字:禦字拼音:yù禦字注音:ㄩˋ


禦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2笔画总数:17五笔86版:trhi


五笔98版:ttgi仓颉号码:hlmmf禦字结构:上下结构禦字五行:


四角号码:27901郑码查询:oiybgb2312码:noneBig5编码:BF6D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9A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禦造字法:会意意为人驾驶车马禦异体字:御圄敔

笔顺编号:332311212152112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0414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8

禦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我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3

作禦父辛觶西周早期集成6472

𢼄諆父甲尊西周早期集成5952

作冊嗌卣西周早期集成5427

㝬簋西周晚期集成4317

鄴3下.37.4(甲)

我方鼎(金)
西周早期

㝬簋(金)
西周晚期

說文‧示部

老子乙前22上(隸)
西漢

孫子104(隸)
西漢

吳谷朗碑(隸)
孫吳

楷書

禦字象形文造型-禦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y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隶书

读音:yù

“禦”和 “御” 是同源字。本指为了消灾攘福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说文》: “禦, 祀也。 ” 甲骨文、金文写作“”。左边是祭祀时的灵台 “示”字; 右边是祭祀时跪拜的人形“卩”字; 中间是“午、忤”等字, 有互换义(化凶为吉), 因时代不同而字形略异。小篆规范为“” ,成为 “从示,御声” 的形声字。

注: “御” 与 “驭”古时混用。见“驭、御” 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禦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禦
中国大陆
台湾 禦
台湾
香港 禦
香港
日本 禦
日本
韩国 禦
韩国
旧字形 禦
旧字形

禦字甲骨文源流

禦字甲骨文源流
禦-J00508

禦字金文源流

禦字金文源流
禦-B00345
禦字金文源流
禦-B00346
禦字金文源流
禦-B00347

禦字六书源流

禦字六书源流
禦-L14179

禦字说文字源

禦字说文字源
禦-S00073

禦字字源字典

禦字字源字典
禦-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禦字基本解释

  1. 见“御”。

禦字笔顺













横折钩




竖钩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

  1. 见“御”。

【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𠀤音禦。扞也,拒也。

【易·蒙卦】利禦𡨥。

【註】爲之扞禦,則物咸附之。

【左傳·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

又止也。

【易·繫辭】以言乎遠,則不禦。

【疏】謂無所止息也。

【左傳·昭十六年】孔張後至,立於客閒,執政禦之。

【註】禦,止也。

又【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𠀤音語。義同。

又【說文】祀也。

又古通御。

【詩·邶風】亦以御冬。

【毛傳】御,禦也。 亦通語。

【史記·東越傳】禦兒侯。

【正義】禦,今作語。

又【韻會】禦亦作圄,守之也。 亦作圉。

【前漢·王莽傳】不畏强圉。又【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按《說文》圄,守也。圉,令圉也。禦,祀也。今文圄爲囹圄字,圉爲牧圉字,禦爲守禦字,相承久矣,而禦祀義不復見。

说文解字

【魚舉切】-【卷一】

【原文】祀也。从示御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祀也。从示。御聲。
後人用此爲禁禦字。疑舉切。五部。古只用御字。

禦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