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圅” (函)是装箭的匣子。《说文》称: “圅,舌也。象形。” 这里所谓 “舌” 是指圅的外形及箭在匣中象舌进出,表述欠精。“函” 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 、 ” 。字形虽不尽相同, 但均象箭在匣袋中的形状。 望文可知字义。 小篆1写作 “” , 略同甲、 金文。 同属象形字。 小篆2写作“” , 是 “舌” 的或体, 有别 “箭匣” , 也是《说文》释作 “舌” 的字形依据。 隶书(汉简)写作 “、 、” 。 可以看到由“函” 变 “函” 的过程。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名〉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tongue]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盛物的匣子、套子 [case]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剑函;镜函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letter]。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邮政 [mail]。如:函购
信封 [envelope]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铠甲 [armor]
函,铠也。——《广雅》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动〉
包含;容纳 [contain]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容纳 [have a capacity of]。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case]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致函;去信 [write]。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陷入 [fall into]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形〉
宽阔 [wide]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函大 hán dà
[correspondence college] 函授大学的简称
函电 hán diàn
[letter and telegram] 书信和电报的合称
函复 hán fù
[reply by letter] 以信函回复
函告 hán gào
[inform by letter] 用书信告知
函购 hán gòu
[mail order;purchase by mail] 通过书信购买
函购部
函胡 hán hú
[ambiguous;vague] 同含糊。重浊而含混
南声函胡。--宋. 苏轼《石钟山记》
函件 hán jiàn
[letters] 信件
收到一封紧急函件
函聘 hán pìn
[invite by letter] 用书信聘请(担任某种职务)
函使 hán shǐ
[mailman;postman] 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今邮差的前身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函授 hán shòu
[teach by correspondence] 以通信辅导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函授学校
函授大学 hán shòu dà xué
[correspondence college] 以函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高等学校
与此同时,采取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
函数 hán shù
[function] 彼此相关的两个量之一,他们的关系是一个量的诸值与另外一个量的诸值相对应
函索 hán suǒ
[demand by communication] 通过信函索要
欲知详情,悉请函索
【子集下】【凵字部】
匣,盒子:石~。剑~。
套子,引申为量词:书~。信一~(信一封)。
信件:~件。公~。来~。
包含,容纳:~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珠。
铠甲:~人(制甲的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含。
【說文】舌也,又容也。
【禮·曲禮】席閒函丈。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
【註】師古曰:函,包也。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
【註】讀與含同。
【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
【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又【玉篇】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集韻】或作椷。
【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
【註】謂可容一劒也。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匱也。又【集韻】或作㮀,木名。又或作䤴。
【博雅】介鎧也,通作函。又【玉篇】書也。
【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又姓。
【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又漢複姓。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又函谷,關名。又通作咸。
【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咸。
【註】咸讀爲函,以此藏杖也。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別作凾,非。
【胡男切】-【卷七】
【原文】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从𢎘,𢎘亦聲。
舌在口。所以言別味也。圅之言含也。含於口中也。按大雅毛傳曰。臄者、圅也。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毛服之圅皆卽說文之𩔞字。𩔞、賾也。故服云口下。毛則渾言之。口上口下不分耳。陸氏音義引許圅舌也之云以釋毛。去之遠矣。許圅與𩔞各字各義。毛、服用圅爲𩔞。圅借爲含。如席閒圅丈圅人爲甲是也。周頌。實圅斯活。傳曰。圅、含也。謂叚借也。
舌有莖而如荂蕾。故从㔾(𢎘)。
二字各本誤在舌體上。今正。謂{囗+𢆉}象舌輪郭及文理也。小徐云。說文篆如此。李陽冰非之。謂當作函。按如李說。易與臽混。今廣韵圅函別爲二字。則更非矣。
胡男切。七部。
大雅音義引說文云。圅、舌也。又云。口裹肉也。按口裹肉也四字當在此下。釋从肉之意也。从今者、今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