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斧繁体字:斧字拼音:fǔ斧字注音:ㄈㄨˇ


斧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4笔画总数:8五笔86版:wqrj


五笔98版:wrrj仓颉号码:ckhml斧字结构:上下结构斧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80221郑码查询:oopdgb2312码:B8ABBig5编码:A9F2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5A7首尾分解:父斤部件分解:父斤


斧造字法:形声;从斤、父声斧异体字:鈇

笔顺编号:34343312

笔顺读写:撇捺撇捺撇撇横竖

词条已被关注:4851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15

斧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簠文67合18456

公子土折壺春秋晚期集成9709

呂大叔斧春秋集成11787

居簋春秋總集04.2677

居簋春秋總集04.2677

居簋春秋總集04.2677

居簋春秋總集04.2677

簠文67(甲)

公子土折壺(金)
春秋晚期

呂大叔斧(金)
春秋

說文‧斤部

睡虎地簡48.60(隸)

孫臏19(隸)
西漢

熹.易.旅(隸)
東漢

楷書

斧字象形文造型-斧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f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斧;

金文斧;

金文斧;

小篆父;

小篆斧;

隶书父;

隶书斧

读音:fù

“父”是父亲,又指男性长辈。《说文》: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其实“父” 是手持石斧的形状。甲骨文、金文、小篆虽字形略异,但字素相同, 分别写作“” , 其中 “”最典型。最初斧是部落里为首的成年男子用来分配猎物的工具。随着阶级的产生,帝王便以大型钺斧做权力的标志,普通的斧便成了家长(父)的象征。金文、小篆下加“斤” (古锛斧)成“” (斧)。 隶书(汉《景君碑》、 《礼器碑》等)分别写作 “” , 失去象形字的特点,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斧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斧
中国大陆
台湾 斧
台湾
香港 斧
香港
日本 斧
日本
韩国 斧
韩国
旧字形 斧
旧字形

斧字甲骨文源流

斧字甲骨文源流
斧-J29193

斧字金文源流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66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67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68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69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70
斧字金文源流
斧-B19471

斧字六书源流

斧字六书源流
斧-L34494
斧字六书源流
斧-L14960
斧字六书源流
斧-L14961
斧字六书源流
斧-L14962
斧字六书源流
斧-L14963

斧字说文字源

斧字说文字源
斧-S10644

斧字字源字典

斧字字源字典
斧-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斧字基本解释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斧字笔顺










斧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ax,axe;hatchet]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ax diagram]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ax;axe]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delete and change]。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斧字常用词组

  1. 斧斤 fǔ jīn

    [axe] 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斧头 fǔ tóu

    [axe] 一种砍削工具,用一相当厚的开刃的头装在柄上而成,刃口与柄平行,以便砍削,专用于伐木、劈木柴和砍木料

  3. 斧凿 fǔ záo

  4. 斧凿 fǔ záo

  5. 斧正 fǔ zhèng

    [(please)make corr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敬辞,请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万析斧正,方可就梓。--陈衎《与邓彰甫书》

  6. 斧质 fǔ zhì

    [executioner's block and cleaver]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字部】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甫。

【說文】斫也。

【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資斧。

【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

【詩·豳風】旣破我斧。

【傳】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

【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又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 【集韻】或作鈇。

说文解字

【方矩切】-【卷十四】

【原文】斫也。从斤父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所㠯斫也。
所㠯二字今補。斧之爲用廣矣。斤則不見於他用也。葢其制有異矣。白與黑相次文曰黼。葢如畫斧然。故亦曰斧藻。
从斤。父聲。
方矩切。五部。

斧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斧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砍物用的工具。《寡人之于国也》:“~斤以时入山林。”《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专指兵器或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质以请罪。”

②<动>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冰持作糜。”

③<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加~于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