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龍繁体字:龍字拼音:lóng,lǒng龍字注音:ㄌㄨㄥˊ


龍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0笔画总数:16五笔86版:uegd


五笔98版:uegd仓颉号码:ybysp龍字结构:左右结构龍字五行:


四角号码:01211郑码查询:sigb2312码:C1FABig5编码:C073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F8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龍造字法: 龍异体字:龙龒竜龍㡣𢅛

笔顺编号:4143125111515111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554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9

龍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7388反合19269反

乙7810反合272反賓組

珠462合18937賓組

河630合9076

甲2418合22507子組

鐵105.3合6633

鐵163.4合4035賓組

拾5.5合6631

前4.29.4合3122𠂤賓間

前4.53.4合9552賓組

前4.54.1合4653

前4.54.2合4657

後1.30.5合28021無名組

林2.7.8合15191

戩43.1合7073賓組

佚219合27021何組

燕34合6591賓組

燕590合6594賓組

燕646合6634賓組

京津1293合6586

京津2479合8606

存450合8283賓組

存631合6588

甲3360

龏女子觶商代晚期集成6349

龍爵商代晚期集成7532

龍鼎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1119

作龍母尊西周早期集成5809

昶仲鬲春秋早期集成713

昶仲鬲春秋早期集成714

昶仲無龍匕春秋早期集成970

樊夫人龍嬴壺春秋早期集成9637

樊夫人龍嬴匜春秋早期集成10209

郘弋黑鐘春秋晚期集成226

拾55(甲)

前4.53.4(甲)

燕34(甲)

作龍母尊(金)
西周早期

樊夫人龍嬴匜(金)
春秋早期

郘弋黑鐘(金)
春秋晚期

包2.138(楚)

說文‧龍部

睡.日乙32(隸)

睡.日甲18(隸)

縱橫家書188(隸)
西漢

相馬經18下(隸)
西漢

新嘉量二(篆)
新莽

李冰石象(隸)
東漢

魯峻碑陰(隸)
東漢

西晉三國志寫本(隸)
西晉

楷書

龍字象形文造型-龍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ló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龙;

金文龙;

金文龙;

金文龛;

金文龛;

古玺文龙;

楚帛书龙;

小篆龙;

小篆龛;

隶书龙

读音:lóng

“龙” 是个部首字。是人类综合多种动物的形状,经长期添加装饰演化而成的想象中的神奇动物。起源有多说,如蛇、鲵、海马等。《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甲骨文、金文等写作“ ” , 是原始的龙形, 确有虫蛇之相。小篆写作“” , 将龙的身首分开, 已不如甲、 金文象形。 隶书(汉《郭有道碑》 )据此结构, 以平直波磔的笔画写作 “” , 脱离了象形字。

“龕” (读kān)是供奉神像的石室或阁子。《说文》称: “龕,龙貌。 从龙, 合声。 ”但从金文、 小篆写作“”看, 上边是今天的“今”字,并非 “合” (声)。与下边不同时期的 “龙”字组合后,应是希望龙与自己同在,保佑自己的意思。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龙变图》

龙是华夏民族的远古图腾,数千年中经历多次嬗变,后集龟、蛇、鱼、鸟等多种动物的特征,至明清方定型为现今的形状。由于形态的多变,汉代《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明能幽,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传曰: “龙生九子” ,分别是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其中蒲牢好鸣为钟上钮鼻,囚牛好音为胡琴头刻兽,睚眦好杀为刀剑吞口,嘲风好险为殿阁走兽,狻猊好坐为佛座骑象,霸下好负重为碑碣石,狴犴好讼为狱户首镇压,赑屃好文为碑两旁蜿蜒,蚩吻好吞为殿脊兽头。又说一曰宪章好囚,二曰饕餮好水,三曰蟋蜴好腥,四曰峦蜷好风雨,五曰螭虎好文,六曰金猊好烟,七曰椒图好闲口,八曰虭多好立险,九曰鳌鱼好吞火。图中摘取上古器物之龙形印证甲、金文演变轨迹非仅介绍龙之传说也。

规格: 高169CM 宽90CM

龍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龍
中国大陆
台湾 龍
台湾
香港 龍
香港
日本 龍
日本
韩国 龍
韩国
旧字形 龍
旧字形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298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299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0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1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2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3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4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5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6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7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8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09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0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1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2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3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4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5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6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7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8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19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0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1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2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3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4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5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6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7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8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29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0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1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2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3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4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5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6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7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8
龍字甲骨文源流
龍-J25339

龍字金文源流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08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09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0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1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2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3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4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5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6
龍字金文源流
龍-B16017

龍字六书源流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9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30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31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0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1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2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3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4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5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6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7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8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19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0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1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2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3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4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5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6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7
龍字六书源流
龍-L00128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87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88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89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0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1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2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3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4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5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6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7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8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699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700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701
龍字六书源流
龍-L29702

龍字说文字源

龍字说文字源
龍-S08651

龍字字源字典

龍字字源字典
龍-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龍字基本解释

1. 龍 [lóng]

龍 [lóng]
  1. 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 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3. 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4. 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如:“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

  5. 像龍形的長條物。如:“水龍”、“車水馬龍”。

  6. 姓。如秦代有龍且。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龍字笔顺


lóng







横折钩




竖折撇/竖折折


竖弯钩



康熙字典

【亥集下】【龍字部】

1. 龍 [lóng]

龍 [lóng]
  1. 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 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3. 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4. 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如:“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

  5. 像龍形的長條物。如:“水龍”、“車水馬龍”。

  6. 姓。如秦代有龍且。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古文〕竜𦱉𢅛𠊋㰍𥫈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𠀤音籠。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

【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

【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

【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

【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

【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

【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

【詩·鄭風】隰有游龍。

【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

【山海經】有神名燭龍。

【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

【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又舜臣名。

【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

【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

【毛傳】讀如字。

【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

【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

【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𠀤莫江切,音厖。

【集韻】黑白雜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

【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龐。

【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

【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

【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考證:〔【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

说文解字

【力鍾切】-【卷十一】

【原文】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从龍。

宋代徐鉉徐鍇注釋

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皃。

龍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