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既繁体字:既字拼音:jì既字注音:ㄐㄧˋ


既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9五笔86版:vcaq


五笔98版:vaqn仓颉号码:aimvu既字结构:左右结构既字五行:木


四角号码:71712郑码查询:xohrgb2312码:BCC8Big5编码:AC4A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5E2首尾分解:艮旡部件分解:即旡


既造字法:会意既异体字:旣既旣旣

笔顺编号:511541535

笔顺读写:折横横折捺横折撇折

词条已被关注:4208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5-01

既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前7.18.1合163賓組

戩22.10合34389

燕2合13399賓組

燕733合16055

簠雜48合7018𠂤賓間

燕654合16016賓組

佚695合7633賓組

佚974合17703

京津1299合7686

京津4020合27299何組

京津4038合27333何組

粹485合29709無名組

粹492合38290黃組

粹493合31050

明藏478

寧滬1.73合30693無名組

甲553合33440

甲1203合27245何組

甲2608合29382

甲3758

乙1793合18013

乙2093合643賓組

鐵178.4合15967賓組

鐵161.1合7634賓組

前7.24.2合7329賓組

乙6664合11497賓組

乙6672合11498賓組

寧滬1.170合32467

二祀弋其卣商代晚期集成5412

鼎西周早期集成2749

作冊大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0

小臣守簋西周早期集成4179

小臣傳簋西周早期集成4206

保卣西周早期集成5415

士上卣西周早期集成5421

庚贏卣西周早期集成5426

夨令方尊西周早期集成6016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51

尹姞鬲西周中期集成755

𨕘甗西周中期集成948

呂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754

穴鼎西周中期集成2755

七年趞曹鼎西周中期集成2783

大鼎西周中期集成2807

師𡘇父鼎西周中期集成2813

善鼎西周中期集成2820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友簋西周中期集成4194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遹簋西周中期集成4207

師遽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14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臤尊西周中期集成6008

走馬休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0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𧻷盂西周中期集成10321

無鼎西周晚期集成2814

𧽙鼎西周晚期集成2815

頌鼎西周晚期集成2829

多友鼎西周晚期集成2835

鄭虢仲簋西周晚期集成4024

鄭虢仲簋西周晚期集成4025

它黽乎簋西周晚期集成4158

五年師史簋西周晚期集成4216

六年召伯虎簋西周晚期集成4293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8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9

師㝨簋西周晚期集成4313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頌簋西周晚期集成4333

頌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38

頌壺西周晚期集成9731

兮甲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4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麓伯簋西周周金三/四十一

曾伯從寵鼎春秋早期集成2550

前7.18.1(甲)

戩22.10(甲)

二祀弋其卣(金)
商代晚期

作冊大方鼎(金)
西周早期

走馬休盤(金)
西周中期

杕氏壺(金)
春秋晚期

包2.16(楚)

帛乙4.26(楚)

郭.緇.46(楚)

包2.202反(楚)

說文‧皀部

泰山刻石(篆)

睡.為24(隸)

老子甲166(隸)
西漢

老子甲後179(隸)
西漢

居延簡甲971(隸)
西漢

孔宙碑(隸)
東漢

熹.詩.隰桑(隸)
東漢

楷書

既字象形文造型-既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ì


甲骨文旡;

甲骨文旡;

甲骨文既;

甲骨文既;

金文既;

金文既;

说文古文旡;

石鼓文既;

小篆旡;

小篆既;

隶书旡;

隶书既

读音:jì

“旡”读jì。甲骨文1-2、 “说文古文”写作“” , 均像一跪坐之人背转脸张口打嗝形,以此表示吃饱,饮食结束。是“既”字的初文。

后甲骨文、 金文在跪坐的人前加食器形, 写作 “” , 更加明确。小篆字形虽不如甲、金文生动直观,但能看到从甲、金文中演化过来的痕迹。 隶书写作 “” , 已不象形。

注: 参看 “即” 字释文能更好理解 “既” 的字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78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79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0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1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2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3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4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5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6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7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8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89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0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1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2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3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4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5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6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7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8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699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0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1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2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3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4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5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6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7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8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09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0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1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2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3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4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5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6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7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8
既字甲骨文源流
既-J12719

既字金文源流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3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4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5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6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7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8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19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0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3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4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5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6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7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8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29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0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3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4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5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6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7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8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39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0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3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4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5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6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7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8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49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0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3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4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5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6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7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8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59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60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61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62
既字金文源流
既-B07863

既字六书源流

既字六书源流
既-L35872
既字六书源流
既-L35873
既字六书源流
既-L35874
既字六书源流
既-L35875
既字六书源流
既-L35876

既字说文字源

既字说文字源
既-S03672

既字字源字典

既字字源字典
既-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既字基本解释

  1. 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而。

  2. 已经:~成事实。~定。

  3. 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既字笔顺



横折



竖提



撇折


竖弯钩

既字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2. 同本义 [eat up]

    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

    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

  3.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eclipse]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 王充《论衡》

  4. 完毕;完了 [complete;end]

    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既月。——《虞书》

    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薮泽肆既。——《国语·周语》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

  5. 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副〉

  1. 已经 [already]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

    既克。——《左传·庄公十年》

    既其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既加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既泣之三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

  3. 不久;随即 [soon]

    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

    昔李斯与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盐铁论·毁学》

  4.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since;as]

    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

  6. 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both…and;as well as]

    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既字常用词组

  1. 既成事实 jì chéng shì shí

    既成:已成。已经形成的事实。

  2. 既定 jì dìng

    [antecedent;established;fixed;set] 已定的,已为前提的

    既定方针

  3. 既而 jì ér

    [soon;after a while;afterwards;later;subsequently] 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既来之,则安之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5. 既然 jì rán

    [now that;as;since] 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

    既然他已经好些,他就可以回学校去了

  6. 既是 jì shì

    [since;now that] 既然是

    既是干不成,就算了吧

  7. 既往 jì wǎng

    [past]∶以前

    既往之事

  8. 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9.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说文解字

【居未切】-【卷五】

【原文】小食也。从皀旡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小食也。
此與口部嘰音義皆同。玉藻、少儀作禨。假借字也。引伸之義爲盡也、已也。如春秋曰有食之旣。周本紀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旣不祀。正與小食相反。此如亂訓治、徂訓存。旣者、終也。終則有始。小食則必盡。盡則復生。
从皀。旡聲。
居未切。十五部。
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鄉堂篇文。此引經說假借也。論語以旣爲气。如商書以𡚽爲好、詩以夃爲姑之類。今論語作氣。气氣古今字。作氣、葢魯論也。許偁、葢古文論語也。或云。謂不使肉勝於食。但小小食之。說固可通。然古人之文。云不使勝則已足。不必贅此字。

既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

既字文言文解释

①<动>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②<副>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

③<副>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副>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连>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⑥<连>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

⑦<副>通“即”,就;便。《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

【既而】不久;过了不久。

【既且】已经过去。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