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軫繁体字:軫字拼音:zhěn軫字注音:ㄓㄣˇ


軫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2五笔86版:lwet


五笔98版:lwet仓颉号码:jjohh軫字结构:左右结构軫字五行:


四角号码:58022郑码查询:fkopgb2312码:E9F4Big5编码:DC48


國語小辭典uci-code:U+8EE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軫造字法:形声軫异体字:轸

笔顺编号:125111234333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3241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軫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番生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6

番生簋蓋(金)
西周晚期

郭.五.43(楚)

說文‧車部

睡.日乙95(隸)

老子甲後296(隸)
西漢

孫臏65(隸)
西漢

蒼頡篇26(隸)
西漢

衡方碑(隸)
東漢

楷書

軫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軫
中国大陆
台湾 軫
台湾
香港 軫
香港
日本 軫
日本
韩国 軫
韩国
旧字形 軫
旧字形

軫字金文源流

軫字金文源流
軫-B19592

軫字六书源流

軫字六书源流
軫-L15521

軫字说文字源

軫字说文字源
軫-S10715

軫字字源字典

軫字字源字典
軫-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軫字基本解释

  1. 见“轸”。

軫字笔顺


zhěn



横折









康熙字典

【酉集下】【車字部】

  1. 见“轸”。

【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忍切,音胗。

【說文】車後橫木也。

又【廣韻】轉也,動也。

【揚子·太𤣥經】軫轉其道。

又車衆盛也。

【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

【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又紆軫,隱曲也。

【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又地形盤曲貌。

【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又軫懷,痛念也。

【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又【韻會】宿名。

【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

【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又琴下轉絃者謂之軫。

【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又國名。

【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註】貳、軫皆國名。

又姓。○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鄭註云:軫,輿也。《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云:收,軫也。疏云: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说文解字

【之忍切】-【卷十四】

【原文】車後橫木也。从車㐱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車後橫木也。
木部橫、闌木也。輿人注曰。軫、輿後橫者也。方言曰。軫謂之枕。秦風。小戎俴收。傳曰。收、軫也。近戴先生曰。輿下之材、合而成方。通名軫。故曰軫之方也。以象地也。鄭注專以輿後橫木爲軫。以輢式之所尌三面材爲軓。又以軓爲任正者。如其說宜記於輿人。今輈人爲之。殆非也。輿人爲式、較、軹、轛、軫、輢、軓。輈人爲輈、衡、軸、伏兔。記不言輢、軓、衡、伏兔之度。輢軓、輿揜版耳。衡圍準乎軸。伏兔、取節於輈。當兔、省文互見。桐城姚氏鼐曰。記曰軫之方以象地。葢軫方六尺六寸。記曰參分車廣。以其一爲隧。葢以二尺二寸爲輿後。其前廣如軫。而深四尺四寸。以設立木焉。是爲收。毛公曰。收、軫也。謂輿深四尺四寸收於軫矣。非謂軫名收也。玉裁按似姚氏之說爲完。合輿下三面之材、與後橫木而正方。故謂之軫。亦謂之收。軫从㐱。密緻之言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注曰。振猶收也。以振與軫同音而得其義。故曰猶。鄭未嘗不謂合四面爲軫矣。六分車廣、以一爲軫圍。輢軾所尌之圍亦在其中矣。渾言之、四面曰軫。析言之、輢軾所尌曰軓。輢後曰軫。又析言之、軾前曰軓。許言車後橫木。可知車後非無植者衡者以接於輢。或其制庳於軾耳。不獨有合於三面材者也。
从車。㐱聲。
之忍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