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汗繁体字:汗字拼音:hàn,hán汗字注音:ㄏㄢˋ


汗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3笔画总数:6五笔86版:ifh


五笔98版:ifh仓颉号码:emj汗字结构:左右结构汗字五行:水


四角号码:31140郑码查询:vaedgb2312码:BAB9Big5编码:A6BD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C57首尾分解:氵干部件分解:氵干


汗造字法:形声;从氵、干声汗异体字:焊

笔顺编号:441112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横竖

词条已被关注:3895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汗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足臂灸經12(隸)

漢印徵
西漢

武威醫簡84乙(隸)
東漢

楷書

汗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汗
中国大陆
台湾 汗
台湾
香港 汗
香港
日本 汗
日本
韩国 汗
韩国
旧字形 汗
旧字形

汗字说文字源

汗字说文字源
汗-S08360

汗字字源字典

汗字字源字典
汗-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汗字基本解释

1. 汗 [hàn]2. 汗 [hán]

汗 [hà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汗 [hán]
  1. 〔可(kè)~〕见“可2”。

汗字笔顺


hán hàn






汗字详细解释

1. 汗 [hàn]2. 汗 [hán]

汗 [hàn]

〈名〉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sweat;perspiration]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sweat]。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维 han]。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动〉

  1. 出汗;使出汗 [perspire]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3. 另见 hán

汗 [hán]

〈名〉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king]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2. 另见 hàn

汗字常用词组

1. 汗 [hàn]

汗 [hàn]
  1. 汗斑 hàn bān

    [sweat stain]∶汗碱

  2. 汗褂儿 hàn guà er

    [shirt][口]∶旧式大襟有袖的汗衫

  3. 汗碱 hàn jiǎn

    [sweat stain] 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4. 汗津津 hàn jīn jīn

    [sweaty] 汁水浸湿的样子

  5. 汗淋淋 hàn lín lín

    [sweaty] 汗水直流的样子

    每场球赛下来,个个汗淋淋的

  6. 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7. 汗漉漉 hàn lù lù

    [sweaty] 汗淋淋

  8. 汗马 hàn mǎ

    [achievement in war;war exploits;one's contributions in work] 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

    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韩非子.五蠹》

  9. 汗毛 hàn máo

    [down] ∶除头发、胡子外人体其余部分优质柔软的毛发

    晒黑的手臂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白色汗毛

  10.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11. 汗青 hàn qīng

    [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12. 汗衫 hàn shān

    [undershirt;T-shirt] 吸汗的贴身短衣。古称中衣、中单

  13. 汗水 hàn shuǐ

    [sweat] 指较多的汗

    汗水顺着面颊流淌

  14. 汗禢儿 hàn tā ér

    [thin,short,casual shirt]〈方〉∶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15. 汗腺 hàn xiàn

    [sweat gland] 皮肤的一种单管状腺,它分泌汗液

  16. 汗颜 hàn yán

    [blush with shame;feel deeply shamed] 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韩愈《祭柳子厚文》

  17. 汗珠,汗珠子

  18. 汗渍 hàn zì

    [sweat stains]∶汗痕

    擦去脸上的汗渍

  19. 汗渍渍 hàn zì zì

    [sweaty]〈方〉∶形容微汗的样子

    跑了一路,浑身汗渍渍的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1. 汗 [hàn]2. 汗 [hán]

汗 [hà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汗 [hán]
  1. 〔可(kè)~〕见“可2”。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

【說文】人液也。

【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

【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

【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

【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無涯貌。

【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又瀾汗,長貌。

【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汗汗,水廣大無際貌。

【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又質汗,藥名。

又【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又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𠀤音干。餘汗,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

【應劭註】汗音干。

又【韻補】叶彤甸切,音莧。

【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

说文解字

【矦旰切】-【卷十一】

【原文】人液也。从水干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身液也。
身各本作人。今依太平御覽訂。易。渙汗其大號。劉向說曰。汗出而不反者也。
从水。干聲。
矦旰切。十四部。漢餘汗縣字如此。讀如干。

汗字文言文解释

hàn

①<名>汗水。李绅《悯家》:“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

②<动>出汗。【又】名使动。使……出汗。《黄生借书》:“~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hán

<名>“可汗”的简称。古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如柔然、突厥诸族称国主为可汗,简称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