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雉繁体字:雉字拼音:zhì雉字注音:ㄓˋ


雉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5笔画总数:13五笔86版:tdwy


五笔98版:tdwy仓颉号码:okog雉字结构:左右结构雉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80815郑码查询:manigb2312码:EFF4Big5编码:B96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6C9首尾分解:矢隹部件分解:矢隹


雉造字法: 雉异体字:垁埃鶨搱兕鴙𨿘

笔顺编号:3113432411121

笔顺读写:撇横横撇捺撇竖捺横横横竖横

词条已被关注:2093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1

雉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乙5403合7352賓組

乙8751合10513𠂤賓間

前2.31.5合37378黃組

前7.24.1合5843

掇2.168合26886

鄴3下.44.5合26897無名組

粹1153合26888

京津2600合8874賓組

京津4400合26882何組

京津4401合26890

京津4911合28138無名組

存下805合26886

寧滬1.511合26891

通別2.4.12

輔仁106

佚5合26888

佚922合26884

佚922合26884

佚990合10921賓組

前2.11.6合37455黃組

前2.30.1合37367黃組

前2.30.4合37399

前2.34.6合37486

前4.44.1合37412

後1.14.10合37478

後2.6.4合18335賓組

掇2.203合37368黃組

掇2.216合37364

續3.17.3合37510

續3.18.1合37365

坊間1.100

存2370合37364

庫1536合41801

明99合24446出組

陳86合37500黃組

京都50合2423

甲2562合35344

前2.8.5合36346何組

前2.18.2合35346黃組

前5.6.1合35347黃組

林1.24.16合35348

京都2129合26883

京都2146合27996無名組

鄴3下.38.2合26879無名組

鄴3下.39.10合26880無名組

前7.24.1(甲)

甲2562(甲)

鄴3下.38.2(甲)

說文古文

說文‧隹部

老子甲後425(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8(隸)
西漢

一號墓竹簡75(隸)
西漢

熹.詩.雄雉(隸)
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
曹魏

楷書

雉字象形文造型-雉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h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说文古文;

石鼓文;

小篆;

汉帛书;

隶书

读音:zhì

“雉” 是鸟名,俗称野鸡。《说文》 : “雉,有十四种,卢诸雉、乔雉……” 甲骨文写作 “”, 均是箭矢和一只鸟形, 说明雉是当时主要的捕获对象。 其中有矢作 “” 者, 表明是栓着丝绳的箭。 另有写作 “” 的字, 左边是 “至” , 右边是 “鸟” , 说明当时已有 “雉” 的形声字。 “说文古文” 是这类写法的传承者, 写作 “” ; 石鼓文和小篆均作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雉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雉
中国大陆
台湾 雉
台湾
香港 雉
香港
日本 雉
日本
韩国 雉
韩国
旧字形 雉
旧字形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25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26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27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28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29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0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1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2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3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4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5
雉字甲骨文源流
雉-J08836

雉字六书源流

雉字六书源流
雉-L34058
雉字六书源流
雉-L13337
雉字六书源流
雉-L13338
雉字六书源流
雉-L13339

雉字说文字源

雉字说文字源
雉-S02607

雉字字源字典

雉字字源字典
雉-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雉字基本解释

  1.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 城墙:~堞。

雉字笔顺


zhì













雉字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隹,矢声。隹( zhuī),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

  2. 同本义 [pheasant]

    雉有十四种。——《说文》

    雉者,野鸟。——《尚书大传》

    雉,耿介之鸟也。——《韩诗章句》

    离为雉。——《易·说卦》

    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礼记·曲礼》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无雉兔鲋鱼。——《墨子·公输》

  3. 又如:雉尾扇(野鸡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亦为仪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雉经(吊死;上吊)

  4.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an ancient measure unit]。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五楮而雉。——《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都城过百雉。——《左传·隐公元年》。注:“三堵曰雉。”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考工记·匠人》。注:“长三尺高一丈。”

  5. 城墙 [wall]

    出没眺楼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

雉字常用词组

  1. 雉堞 zhì dié

    [crenellation;parapei] 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2. 雉鸠 zhì jiū

    [turtledove] 一种强健善走的鸟,嘴黑色,眼黄色,头顶灰色,颈和胸淡紫红色,腹白色,翅褐色有黑斑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字部】

  1.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 城墙:~堞。

〔古文〕𨿘𪁩【唐韻】【集韻】直几切【韻會】【正韻】丈几切,𠀤音薙【說文】雉有十四種。

【爾雅·釋鳥】鷂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雉絕有力奮。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南方曰𠷎,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

【疏】別諸雉之名也。

【易·說卦】離爲雉。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

【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又【爾雅·釋鳥】鵽鳩,𡨥雉。

【註】𡨥雉,一名鵽鳩。

又【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又【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

【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雉,長三丈,高一丈。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

【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

【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註】雉,公宮之南門。

又【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

【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爾雅·釋詁】雉,𨻰也。

【註】義未詳。

又【揚子·方言】雉,理也。

又【韻會】姓也。殷後有雉氏。

又【前漢·高后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師古曰:呂后名雉,故臣下諱雉也。

【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又【集韻】序𡛷切,音䒨。本作𤉡。詳𤉡字註。

又【集韻】演爾切,音酏。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

【註】雉,羊氏反。

【又】南陽郡雉縣。

【註】弋爾反。

又【集韻】口駭切,音鍇。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𥏪𥩤。

又直利切,音稚。野雞也。


考證:〔【說文】東方曰鶹〕 謹照原文曰鶹改曰鶅。〔【前漢·高后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野雞。〕 謹照原文野雞上增曰字。

说文解字

【直几切】-【卷四】

【原文】有十四種:盧諸雉,喬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翟山雉,翰雉,卓雉,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搖,南方曰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有十四穜。
目下文。
盧諸雉。
張揖上林賦注曰。盧、白雉也。按上林自謂水鳥。然張語必爾雅古說。
鷮雉。
各本作喬。誤。鳥部曰。鷮、走鳴長尾雉也。
⺊雉。
各本作鳪。誤。鳥部無鳪。釋鳥作鳪。郭云。黃色。鳴自呼。
鷩雉。
鳥部曰。鷩、赤雉也。又曰。鵔鸃、鷩也。
秩秩海雉。
郭云。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陸曰。秩秩本又作失失。
翟山雉。
見羽部。
雗雉。
郭與鵫雉爲一。許爲二。陸云。雗字又作翰。
卓雉。
卓今爾雅作鵫。郭云。今白鵫也。江東呼白雗。亦名白雉。
伊雒而南曰翬。
雒各本作洛。誤。釋鳥曰。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見羽部。
江淮而南曰搖。
釋鳥。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夫人揄狄。鄭云。謂衣畫搖者。揄衣部作䄖。云翟羽飾衣也。義同毛傳。
南方曰

雉字文言文解释

zhì

①<名>一种鸟,也叫野鸡。《庄子•养生主》:“泽~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②<量>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国之害也。”【引】<名>城墙。谢眺《和王著作八公山》:“出没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