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斅繁体字:斅字拼音:xiào斅字注音:ㄒㄧㄠˋ


斅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6笔画总数:20五笔86版:wfqc


五笔98版:errc仓颉号码:hdye斅字结构:左右结构斅字五行:


四角号码:71447郑码查询:nbixgb2312码:noneBig5编码:none


國語小辭典uci-code:U+6585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斅造字法: 斅异体字:教學斆

笔顺编号:3211343451145521215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1590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斅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靜簋西周早期集成4273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者尸鎛戰國早期集成121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斅字象形文造型-斅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xu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1;

小篆2;

汉帛书;

隶书

读音:xué

“学”也作 “斆” , 是学习、 接受教育。 《说文》: “斆, 觉悟也。 ”甲骨文由 “” (双手) 、 “” (宀, 房屋形) 、 “” (爻, 数码, 计数)三部分组成,表示计算或设计建造房屋的技术。金文增加了 “子” (小儿)和 “攴” (读pū,手持器具),表示教孩子或劳动者学建造。金文和小篆有从“攴” 和不从“攴”两个字。前者近“教” ,后者近“学” ,教学同义。后分化成“教、学”两个字。隶书(汉《潘校官碑》 )改造了篆书笔势,成为今文。今简化字写作“学” 。

注: 参看“教”字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斅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斅
中国大陆
台湾 斅
台湾
日本 斅
日本
韩国 斅
韩国
旧字形 斅
旧字形

斅字字源字典

斅字字源字典
斅-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斅字基本解释

  1. 古同“斆”。

斅字笔顺


xiào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字部】

  1. 古同“斆”。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𠀤音效。

【說文】覺悟也。篆省作學。

【玉篇】敎也。

【書·盤庚】盤庚斆于民。

【傳】敎也。又【說命】惟斆學半。

【傳】敎然後知困,是爲學之半。

又【集韻】轄覺切,音學。義同。

【韻會】學字,《說文》本作斆。今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按古文《尚書》學皆作斆。隷釋高彪𥓓爲斅者宗。又五十以斆,卽學字。《說文》在敎部,今倂入。

斅字的部首是,和字部首相同的字(按点击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