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燥繁体字:燥字拼音:zào燥字注音:ㄗㄠˋ


燥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17五笔86版:okks


五笔98版:okks仓颉号码:frrd燥字结构:左右结构燥字五行:火


四角号码:96894郑码查询:uojfgb2312码:D4EFBig5编码:C0EA


國語小辭典uci-code:U+71E5首尾分解:火喿部件分解:火口口口木


燥造字法:形声;从火、木品声燥异体字:煰

笔顺编号:43342512512511234

笔顺读写:捺撇撇捺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横竖撇捺

词条已被关注:2467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燥字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字形演变


說文‧火部

老子乙前110下(隸)
西漢

孫臏157(隸)
西漢

郙閣頌(隸)
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
西晉

楷書

燥字象形文造型-燥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zào


金文;

楚简;

小篆喿;

小篆譟;

小篆澡;

小篆璪;

小篆燥;

小篆缲;

小篆趮

读音:zào

“喿”是“噪” 的本字。最初指群鸟在树上鸣叫。《说文》: “喿,鸟群鸣也。从品在木上。” 意思是上边的 “品”表示众多的鸟口,下边的 “木”是树木。

由 “喿” 作声符和义符的字很多。如 “喿” 加 “水” ( 氵 )成洗澡的“” (澡), 加“火”成干燥的 “” (燥) , 加 “走” (足)成表示不冷静的 “” (趮、躁), 加 “言”成喧闹义的 “” (譟), 加 “玉” 成“” (璪)表示带水藻纹的美玉, 加 “糸”成“” (繰)表示深色的丝织品,均为形声字。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燥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燥
中国大陆
台湾 燥
台湾
香港 燥
香港
日本 燥
日本
韩国 燥
韩国
旧字形 燥
旧字形

燥字说文字源

燥字说文字源
燥-S07378

燥字字源字典

燥字字源字典
燥-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燥字基本解释

1. 燥 [zào]

燥 [zào]
  1.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燥字笔顺


sào zào






横折



横折



横折





燥字详细解释

1. 燥 [sào]2. 燥 [zào]

燥 [sào]

〈名〉

  1. 剁细的肉 [minced meat]。如:燥子(剁细的肉。也作“臊子”)

〈形〉

  1. 快 [fast;quick]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儒林外史》

  2. 另见 zào

燥 [zào]

〈形〉

  1. (形声)

  2.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dry]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4. 焦急,焦躁 [impatient]

    往往燥心污笔。——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5.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燥字常用词组

1. 燥 [sào]

燥 [sào]
  1. 燥裂 zào liè

    [desiccation] 干燥而开裂

    口唇燥裂

  2. 燥热 zào rè

    [dry and hot]∶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燥热天更要多喝水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1. 燥 [zào]

燥 [zào]
  1.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音喿。

【說文】从火喿聲。乾也。

【易·乾卦】火就燥。

【說卦】燥萬物者,莫熯平火。

【集韻】俗作𤍜。非是。

又【戰國策】燥于秦。

【註】猶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老切,音嫂。義同。

说文解字

【穌到切】-【卷十】

【原文】乾也。从火喿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乾也。
易曰。水流溼。火就燥。
从火。喿聲。
蘇到切。二部。

燥字文言文解释

zào

<形>干。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必须~湿得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