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

字源查字:鐻繁体字:鐻字拼音:jù鐻字注音:ㄐㄩˋ


鐻字偏旁部首:部外笔画:13笔画总数:21五笔86版:qhae


五笔98版:qhge仓颉号码:cypo鐻字结构:左右结构鐻字五行:


四角号码:81132郑码查询:pigqgb2312码:noneBig5编码:F65F


國語小辭典uci-code:U+943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鐻造字法: 鐻异体字:虡

笔顺编号:341124312153151353334

笔顺读写:

词条已被关注:4779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3-31

鐻字象形文造型-鐻字变化过程研究

读音:jù


金文1;

金文2;

古玺文1;

古玺文2;

小篆虡;

小篆𧇽;

小篆鐻

读音:jù

“𧇽” 和 “虡”是同一字(读jù)。 本指古代悬挂钟鼓的柱子。 《说文》: “𧇽, 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 从虍、異。象其下足。鐻, 𧇽或从金,豦声。虡, 篆文𧇽省。 ”古帝王为显示皇家权威, 经常将用具装饰成猛兽和鬼怪形。 因此, “𧇽”字的金文、古玺文写作“”上边是不同写法的 “虎” (虎头)或獠齿,下边是表示怪异的 “異”或火焰形。凶猛怪异毕现纸上。需要提示的是,这里将 “鐻”与 “虡”搅在了一起。其实 “鐻”是一种乐器。夹在钟的一旁。是猛兽形状。初为木制,后改为铜铸。又因 “鐻”有齿形,后借指木工工具“锯”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鐻字新旧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鐻
中国大陆
台湾 鐻
台湾
香港 鐻
香港
日本 鐻
日本
韩国 鐻
韩国
旧字形 鐻
旧字形

鐻字说文字源

鐻字说文字源
鐻-S03575

鐻字字源字典

鐻字字源字典
鐻-字源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收集了五千多幅汉字字源图片。

鐻字基本解释

  1. 古代一种像钟的乐器:“销锋铸~。”

  2. 古同“锯”。

鐻字笔顺


鐻字详细解释

〈名〉

  1. 古代的一种乐器,夹置钟旁,为猛兽形,本为木制,后改用铜铸 [bell]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2. 同“虡” [same as 虡]。古代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1. 古代一种像钟的乐器:“销锋铸~。”

  2. 古同“锯”。

【廣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與簴同。鍾鼓之柎也。

【史記·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

【註】鐻,音巨。

又【廣韻】【集韻】𠀤居御切,音據。樂器。形似夾鍾,削木爲之。

【莊子·達生篇】梓慶削木爲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註】鐻,音據。樂器也。

又【集韻】【正韻】𠀤求於切,音渠。

【集韻】金銀器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䰠武羅司之,穿耳以鐻。

【郭璞曰】鐻,金銀器名。

【後漢·張奐傳】遺金鐻八枚。

【註】鐻,音渠。食器名。未詳形制。

【左思·魏都賦】鐻耳之傑。

又【廣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𠀤音居。義同。

说文解字

【其呂切】-【卷五】

【原文】鐘鼓之柎也。飾爲猛獸,从虍,異象其下足。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鐻字文言文解释

①<名>同“虡”,古代悬挂钟的架子两旁的柱子。《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

②<名>一种兵器。《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

<名>古代少数民族用的金或银耳环。《后汉书•张奂传》:“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