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禅宗文化热度:26

词语禅宗文化拆分为汉字:

禅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禅字字源来历,禅字演变

1. 禅 [chán]2. 禅 [shàn]禅 [chán]佛教指静思:坐~。参(cān)~。~心。~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宗。~定。特指佛教的:~师。~杖。~林。~堂。禅 [shàn]帝王的……

宗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宗字字源来历,宗字演变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尊奉:~仰。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

文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文字字源来历,文字演变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刺画花纹:~身。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

化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化字字源来历,化字演变

1. 化 [huà]2. 化 [huā]化 [huà]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习……

 

查询词语:禅宗文化

汉语拼音:chán zōng wén huà

词语禅宗文化基本解释

禅宗文化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词语禅宗文化在线造句

  1. 佛教自公元67年由印度传入我国以后,融合儒道释三家重大思想成果,形成了禅宗文化

  2. 禅宗文化旅游节

  3. 宗白华的小诗与禅宗文化的关系

词语禅宗文化百科解释:

禅宗文化分类

禅宗文化,可以分为经典(禅文)、思想(禅语)、诗歌(禅诗)、书法(禅书)、绘画(禅画)、音乐(禅乐)、武术(禅武)、中医(禅医)、农耕(禅农)、素食(禅食)、茶道(禅茶)、慈道——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禅慈)、孝道(禅孝)等若干种类。

诗歌文化

《少林禅修歌》

少林禅院复古风,枯树新芽迎春生;直指人心观本性,见性成佛定禅宗;禅文禅武禅医生,禅茶禅食禅农耕;禅语禅诗禅公案,禅书禅画禅乐鸣;禅慈禅孝禅法通,禅堂禅师禅宝经;皈依三宝佛法僧,皈依自性觉正净;清规戒律谨守持,依教奉行渡众生;自力更生勤劳动,依法依己证修行;行住坐卧戒定慧,消灭妄念是大乘;少林弟子要牢记,爱国护教佛法兴。

《少林精神》:南拳北腿少林棍,卫国保寺健自身;崇禅尚武少林人,爱国护教少林魂;不争和合少林心,止恶扬善少林根;以德服人消贪瞋,后发制人少林门。孝顺师僧父母亲,守法持戒遵祖训;农禅立寺为根本,医禅济世救穷困;慈悲为怀尽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贫;武医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与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禅茶文化

饮茶赋诗:茶助诗兴,诗借茶功清雅之至,佛茶品饮文人可论学,议事,佛门则叙道参禅,唐时以茶为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唐李白“江上一望”,“得九华之目”,“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山九芙蓉”,“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眼润肌骨”(仙人掌茶诗)唐刘禹锡“山外一见”使九华“尤物”兼备雄奇。更有赏茶之诗为千古绝唱“生抽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福仙家,今将更有湘江月,照山霏霏满碗花。”,“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全摘鹰嘴。斯须炒米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唐大诗人白居易的《两碗茶》“食休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日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饮茶之乐跃然纸上。另外一大诗人元稹,用生花之笔把茶叶描绘得淋漓尽致,其形式在唐诗中也别开生面,以单行排列犹如诗塔: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面对朝霞,淘洗古人今不倦,将知醉生丰堪垮。”唐文学家柳宗元酬友诗曰:“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邻,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处。”唐政治家,独创颜体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也在月夜啜茶与其挚友陆羽,僧皎然等以诗唱和,高雅之致:“泛花邀坐客,酒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不颜攀月桂......”至于在九华山吟茶之作则不胜枚举:“霜过收松实,春深摘茗芽”;“犬吠披云客,花还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风”。“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玉花”描绘了九佛茶的采摘和品质,“频年飘泊在天涯,又信萍踪上九华,云拥奇峰天欲滴,家春乱石涧生花,傍林鸟语捣灵药,隔岸人声摘闵茶。今日探函具乘兴,不知何处谪仙家。”清白元亮诗描绘更为详尽。“华僧虚云也身体力行”:“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罢山樵又采茶,此刻别无玄妙事,春风一夜长灵芽”。

饮茶坐禅:也多有吟颂:清文渊阁大学士赵国麟赋诗“雪霁天晶一经深,肩舆岚气布袍侵,千松戴雪立峰顶,前竹拖水卧壑阴,梵见空中朝海峤,笙箫天半响云林,晚来喜雨僧察静,夜半茶佐苦呤。”明吴光裕诗:“秋风不语僧初定,茶火无烟鹤自回”。把饮茶坐禅描述得维妙维肖。用九华佛茶待客结缘,也有诗呤咏:清礼部尚书吴襄(青阳老田村人)“僧饷雨前园茶缘,樵采云外紫芝肥。”九华释希坦诗:“佳客才登席,高僧已起禅,呼童急煎茗,新汲白龟泉。”僧用“雨前茶”待客,可见人贵茶佳。骚人墨客以茶即兴之作也可为佛茶文化留下丰富的遗产:古人李世之诗:“碧芽抽颖一丛丛,摘取清芳悟苦空,不信西半禅味别,醍醐灌顶雪山中”,“禅榻清乡茗,呤亭笑向花。”“小亭茶泻松风细,香径杯停菊露浮”,“仙铛气味冷芝耳,僧碗芳香点茗芽。”清赵国麟《东岩咏》一诗把佛茶与文化 作了高度的概括:“半径白云飞作雨,满林冻雪缀成花。壑中阴雾铺银海,塔顶晴光映紫霞。一片袈裟藏佛骨,千秋溪水长云芽,于今岩下闵公墓,名并新罗宁有涯。”即使省府高官来九华也以茶赋诗和僧应答一时传为佳话;桂林栖:《登九华,赠甘露寺宽如》:“名山佛地访僧家,十五云阶上九华,半岭息肩甘露寺,一盘春笋佐香茶。”释宽如:《和桂林栖副省长登九华原韵》:“游览登陆大作家,旷观岁月若空华,看来逆旅比过客,明晤骚人乐饮茶。” 。

禅宗文化简况

禅宗的历史,是一段令中国佛教自豪和骄傲的历史。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但禅宗却是佛教完全中国化的产物。禅宗以及天台宗、净土宗的创立,改变了佛教讲坛上原来由外来僧人主宰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此,产生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高僧,像智者大师、善导大师、六祖惠能、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法门龙象,灿若群星,薪火相传,续佛慧命,共同参与创造了中国化的佛教,也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一个重要、有特色的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紧密。赵朴老说过,谈中国的宗教文化离不开禅宗。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曾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过活泼生机,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借鉴。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规模大,影响深远,传播广的宗派之一。它东传韩国、日本,影响遍及东南亚,近代更向西欧、北美传播。

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我以为有三条可以总结:

一是禅宗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禅宗不是枯寂呆板、墨守成规的宗教,而是开启智慧、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的宗教。禅宗的祖师们不盲目崇拜权威,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而是勇于改革创新,甚至敢于以“呵祖骂佛”的形式大胆创新。比如,六祖惠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见解,比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意境更胜一筹,这就是一种创新。而惠能的弟子对其又有所发展,南岳怀让、青原行思、马祖道一、石头希迁等开宗演教、分灯续焰,相继创立五大宗派,“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禅宗的这种创新的实质,是把印度佛教这种异质文化与中国的固有文化相结合。创新的过程,就是这种相结合、相适应,应时契机的过程。应随民众渴望解脱之“时”,契合中国文化喜求简易之“机”,创造出契合于中国人根机和心性的新的宗教文化。可以说,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有禅宗,也就不会有中国化的佛教。尽管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看来,提倡虚无寂灭、长生久视的出世文化取代不了儒家文化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功能,在治理国家上儒家文化总是优于佛道两家文化,但不可否认,佛教文化中包含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禅宗文化这样的瑰宝。

今天,开拓创新是我们时代的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我们需要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包括鉴别和发掘宗教文化中的有益内容,研究和总结我国宗教融人民族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鼓励广大信教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目标和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而佛教可以凭依历史文化资源,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作出新的探索和新的贡献。

二是禅宗有扎根人民的功夫。毛泽东同志说过:“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禅宗的历代祖师们大多来自于社会底层,禅宗的创始人六祖惠能出身贫寒,甚至不识字,是人民群众的代表。禅宗把宗教的修行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紧紧结合起来,所谓“行住坐卧、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平常心即是道”。禅宗的方法也是根据人民大众的不同根机和心性而应机说法,因材施教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有的机锋棒喝,有的默然不语,有的直指人心,有的绕路说禅。禅宗的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有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念佛禅等,留下大量的禅门公案,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公案在南岳衡山的佛教史上比比皆是。禅宗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宗教,它后来一改印度佛教僧侣不事劳动,依靠施舍生存的旧俗,发展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传统,自耕自养、自性自度,进而广行利他事业,修桥补路,赈灾济贫。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源于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就为人民所喜欢,就有持久的生命力。希望我国的佛教界在建立“人间佛教”上继续探索,使佛教在新的社会中贴近群众、贴近人民生活,造福社会,利乐人群。

三是禅宗有和而不同的海量。在南岳衡山,长期以来禅宗与道家共居一地,相敬如宾。佛道一家,并肩携手,共同建造了这内秀于文、外秀于林、五岳独秀的“文明奥区”。佛教讲“因缘际会”,今天,最殊胜的大事因缘,就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载难逢、不可错失之良“机”,就是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需要佛教界尽佛教之力凝聚力量,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发挥更多的作用;扬佛教之长凝聚人心,为凝聚人的灵魂,凝聚民族精神有所作为。我这样说,并非要回到魏晋与唐,或崇老或佞佛,几以佛老之是非为是非的时代,而是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都引导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上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使人不分信仰,地不分南北,才不分高低,力不分强弱,功不分先后,利不分大小,都一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