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词语国土资源拆分为汉字:
国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国字字源来历,国字演变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
土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土字字源来历,土字演变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疆域:国~。领~。本地的,地方性的:故~。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不合潮流:~气。未熬制的鸦片:烟~。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姓。……
资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资字字源来历,资字演变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智慧能力:~质。天~。出身和经历:~格。~历。姓。……
源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源字字源来历,源字演变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泉~。发~。~远流长。~头。事物的根由:来~。资~。渊~。能~。起~。策~地。姓。……
查询词语:国土资源
汉语拼音:guó tǔ zī yuán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及其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狭义的国土资源只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广义的国土资源还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id not take seriously cherish l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protective organisms' habits.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未重视珍惜国土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
Development of land natural resources uses pair of region economy progress to having fundamental sex, far-reaching influence.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
But in the face of China's densely populated and the status quo is not our land, the land being considered invigorated two new ideas.
但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切实现状,国土资源部也并未松懈,正在考虑盘活土地的两条新思路。
Stone City Land Resources Bureau officials said, the people buying and selling small property room is illegal.
石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表示,老百姓买卖小产权房是违法行为。
Hunan Two serious supernumerary system, overcrowding reached 30%, up to 500 individual County Land Bureau, supernumerary several times.
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严重超编,超员高达30%,个别县国土局多达500多人,超编好几倍。
To increase social supervision, the land and resources and the Housing Authority promulgates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laints telephone.
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特公布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电话。
Furthermore,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main-body and core of it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而且,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核心。
City Land Resources and the Housing Authority are also told reporters that the investigation of city land mass action is about to begin.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人士还告诉记者,本市大规模的查处违法用地的行动即将开始。
Remote sensing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in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遥感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十分广泛。
广义性定义
从广义角度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1.对自然资源有多种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应该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范围会不断扩大,过去被认为不能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变为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2.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建筑资源等;
3.社会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
狭义性定义
狭义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的总称,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理地域内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在中国,国土资源一般取狭义的定义,即Land and resources,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海洋及测绘地理信息资源。
行政性定义
以国家行政来讲,即国土与资源,通俗讲即土地与矿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
其特性为:
①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属于可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水力、潮汐能及地热等;有些属于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几乎全部矿物资源;有些资源现有数量虽有限,但可在短期内繁殖、再生和发展,称可更新资源,如动植物、地下水、劳动力等;
②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③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
中国国土资源绝对数量大,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在世界上居优势地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按存在形式
①土地资源(农地、林地、牧地、城市用地和自然土地等);
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等);
③矿物资源(固体矿物、液体矿物等);
④生物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和科学研究对象的生物资源);
⑤海洋资源(滩涂、海岸带、大陆架、海洋经济区以及区域中的生物与矿物等);
⑥气候资源(日光能、平均气温、积温,以及自然降水等);
⑦其他基础设施(道路、港湾、水库等)和风景胜地、重要古迹等。
按恢复的条件
①根据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藏;
②可再生的资源,如日光能和各种用途的土地;
③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如水和空气中的氮、氧、碳等。
按功用
①作为劳动对象的各种矿产和动植物等物料资源;
②作为劳动手段的耕地、道路、水库等和人类生活空间的环境资源。
国土资源的各类之间及其各个层次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整体。
按传统分类
资源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构成。也有人把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合称为社会资源。对于国土资源是否包括人力资源,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国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它指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因而与国家资源的概念相同。另一种意见认为人口和人力资源问题,是国土经济研究和国土整治中时刻都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它不属于国土资源的特定的内涵。
善用土地
一、耕地保护战略。有效保护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中国人口增长和战略发展对耕地的需要,实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标,是我们未来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必须首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二、土地整理战略。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缓解用地矛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三个集中”战略。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三个集中”有利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集约高效用地。
四、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主体,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我们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土地市场建设战略。在国家宏观调控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
节约集约用地五途径
一、实行鼓励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
二、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
四、严禁闲置土地。
五、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办法
一个国家主权管辖内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环境和天然物料,以及依附于国土的基础设施。它是一个国家和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土包括一国的土地、山川、领海、大陆架以及它们上面的大气圈、生物圈和下面的岩石圈。它是国家管辖下包蕴着各种资源的全部空间。国土作为一个国家和居民立足的自然环境,既是生活场所,又是生产基地。资源是一个包罗种类很广泛的概念,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能够产生某些效能,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居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物质源泉。
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三十一条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但是,已经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为该企业的生产而进行的勘查除外。国家保护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响和破坏。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三十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北纬53°30′),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纬4°),跨纬度49度多;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05′),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3°40′),跨经度60多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土地基本国情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是中国土地的基该国情。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为11.65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中国耕地面积还在继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1.40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37%左右,仅为加拿大的1/18,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8,印度的1/2。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173.52万公顷(18.26亿亩),园地1181.31万公顷(1.77亿亩),林地23611.74万公顷(35.42亿亩),牧草地26186.46万公顷(39.28亿亩),其他农用地2549.11万公顷(3.82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64.72万公顷(4.0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44.43万公顷(0.37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62.86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与2006年相比,耕地减少0.03%,园地减少0.04%,林地减少0.002%,牧草地减少0.03%,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11%,交通运输用地增加2.05%,水利设施用地增加0.37%。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中国的国土总面积虽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2亩,只及世界人均数的1/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47,美国的1/4。从土地利用结构看,耕地、林地、牧草地比重少,人均面积少。世界总土地面积中,农、林、牧用地占63.3%,而中国只占47.8%。世界人均耕地为4.52亩,林地为13.6亩,牧地为10.37亩;中国人均耕地为1.41亩,林地1.8亩。这表明,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土地资源十分贫乏。
②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仅占3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74个国家的1986年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均耕地和永久性农作物用地,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30%,在世界各国中居第67位。在全世界2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数量仅高于日本、孟加拉国,居第24位。中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1.8%的人口。这说明中国农业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说明中国耕地的人口承载力已逼近极限。
③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中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决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土地承载力大的中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人地矛盾更紧张。
④后备土地资源有限。中国农垦历史悠久,质量好的土地资源绝大多数已被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在中国现有的土地后备资源中,宜垦地约为5亿亩,其中质量较好的宜农土地只有2亿亩,截止2013年最多只能开垦出1亿亩耕地,难以改变中国人均耕地少的现状。
⑤水土资源不平衡。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列第88位。长江、珠江和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雨量丰裕的地区,耕地仅占全国的36%,黄河、淮河及其他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其流域地区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63.7%。中国处于季雨地带,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使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趋尖锐。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受水土资源不平衡因素制约。
形势严峻
①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化影响,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
②耕地大量减少。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1986—1995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有7000多万亩。二是非农建设占用,造成耕地永久性流失。1997—2003年,统计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达1亿亩。由于客观原因,上述数字低于实际占用耕地的数量。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受“地大物博”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还不够,对耕地减少带来的危机感、紧迫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地方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工轻农,以牺牲耕地去追求暂时经济发展的问题,以致使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③人地矛盾日趋严重。中国要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目标,必须确保耕地总量平衡。据对交通、铁道、水利、民航、地矿、煤炭、石油、电力等部门的调查,预计今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耕地约3000万亩。而且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人地矛盾也更为尖锐。
④外国势力的骚扰。从钓鱼岛事件的“保钓买钓言论”以及菲律宾从二零一三年四月开始的黄岩岛事件,南海地区的渔业及油气开发收到了极大的干扰。
矿产基本国情
截至2007年初,全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如按亚矿种计,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总数达到224种,除铀、钍、地下水、矿泉水及新上表的1种(亚)矿产外,其余219种(亚)矿产与上年度相比,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加的有108种,有所减少的70种,没有变化的41种,分别占49%、32%和19%。
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77种矿产有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5亿吨。石油新探明冀东南堡、大庆古龙、长庆姬塬等3个亿吨级大油田;天然气新探明吉林长岭、长庆神木、四川广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等5处300亿立方米大气田。
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较多;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
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常为 1:10万、1:5万、1:1万等)。该方案在实现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图 1)。
图 1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流程图
1.数据处理
对遥感影像数据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地形图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象元空间分辨率匹配。同时,对影像进行融合镶嵌处理,满足应用需求。
2.人机交互式解译
在影像处理后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判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3.野外核查与成果汇总
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土地利用解译信息进行确认与订正,根据影像判读与野外调查获取结果,进而统计土地利用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并制作图件。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即土地使用过程中地表自然属性发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城市扩展占用耕地与非耕地等类别。
在构建需求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的过程中,构建GIS平台人机交互直接判读(下称人工解译)为核心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技术方案,同时采用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全国土地分类》(2002 年标准))分类系统,形成一致的判读标准,从而保证遥感人工解译的精度。在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两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类判(即直接解译动态斑块)和“图斑分割”的方式对土地利用动态信息进行提取(主要是利用差值、变换和融合等图像处理技术,使发生变化的部分从背景影像中显现出来),进一步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图斑,并加以定性与集成。
主要成果
1.遥感影像成果
以GIS为操作平台,利用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对需求区域的不同遥感数据源采取影像处理。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纠正、融合、镶嵌等。
2.土地利用图件成果
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与实地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动态图斑。
3.数据统计成果
汇总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期刊简介
《国土资源》杂志是一本面向国土资源部门、矿山企业、 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关心国土资源事业的广大社会公众的全彩综合性期刊。追求权威的工作导向,以高品位的学术理论、最新的科技信息、浓郁的市场特色、丰富的科普知识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主题,以新颖的编排风格宣传报道当代国土资源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选题,为国土资源工作提供优秀舆论服务。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
主办单位:辽宁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局
出版周期:月刊
出 版 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言种类:中文
开本尺寸: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904
国内刊号:21-1460/P
邮发代号:8-245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土资源
曾用刊名:辽宁地质学报;辽宁地质
创刊时间: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