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雷台汉墓热度:22

词语雷台汉墓拆分为汉字:

雷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雷字字源来历,雷字演变

1. 雷 [léi]雷 [léi]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

台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台字字源来历,台字演变

1. 台 [tái]2. 台 [tāi]台 [tái]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量词:一~戏。台湾省的简称:~胞。~币。姓。桌子、案子:写字~。发生在……

汉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汉字字源来历,汉字演变

天河:银~。云~。气冲霄~。成年男人:~子。老~。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族。~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中国朝代名:~代。~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墓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墓字字源来历,墓字演变

埋葬死人的地方:~穴。~地。~园。~道。~碑。坟~。~志铭。……

 

查询词语:雷台汉墓

汉语拼音:léi tái hàn mù

词语雷台汉墓基本解释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72号,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出土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闻名。

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墓门上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

198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雷台汉墓在线造句

  1.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词语雷台汉墓百科解释:

雷台汉墓历史沿革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代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

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

1969年,武威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3]

198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台汉墓遗址特色

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

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墓门上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1号墓,且无耳室。

雷台汉墓文物遗存

  1. 综述

    雷台汉墓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文物230多件,古钱币3万余枚。其中铜器127件(部分有铭文),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仪仗俑99件,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

  2. 铜奔马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0.5厘米,后腿右足踩一飞鸟,三足腾空,长尾翘举,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一蹄着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呈飞奔状。体型矫健,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把奔马的一足摆在了一只飞燕身上,让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仿佛是凌空奔驰的骏马超过了流星般急翔的飞燕。使人感到风驰电掣,瞬间千里的动感,“天马行空”,势不可当的气势。创作者奇妙而和谐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间障碍,解决了造型艺术中重量和速度、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又科学地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凌空飞驰的奔马形象。

    001.jpg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3. 汉代古井

    古井,位于雷台东南角,距墓道入口2米处,贯穿了整个夯土层,与墓道相邻,一直修到古墓中。古井深12.8米,是用典型的汉代古薄砖砌成。底部以“人字形”方式砌成,在我国考古中也不多见。据考证这口古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干涸。

    这是一口用砖堆砌而成的井,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材料,井壁的砖大部分已经严重风化,只有井底的部分壁砖仍保存良好。经过测绘,工作人员发现它并不是一口垂直的井,开口处直径0.95米,井底直径0.86米,而井中部的直径达1.15米,古井整体呈腰鼓状。

  4. 错金铁镜

    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枚错金铁镜具体的铸造地与来源已不可考,但从以上墓葬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来看,此墓之所以以错金铁镜随葬,就在于比起铜镜,这种错金的铁镜在当时可能更加珍贵,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枚错金铁镜因其精美绝伦的错金装饰、又兼是汉末贵族奢华生活的代表而倍受这位张姓将军的珍爱,乃至死后随葬于墓中。陈炳应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枚铁镜应定名“变形四叶八凤连弧云纹镜”、

    铁镜,圆形,镜体扁平。直径21厘米。半圆形钮,因锈蚀,钮圆而不规则。出土时在镜的正、背两面发现有残存的丝织物痕迹,应是镜囊残留。铁镜镜体锈蚀严重,一部分镜体因腐蚀体脱落而导致纹饰缺失,同时还存在着局部锈体层状膨胀而将纹饰覆盖。经 X光透视后,发现此镜背部通体错以华美的错金纹饰,整个纹饰以剪纸状对称分布,疏密相宜。镜的中心是一个突起的半圆形镜钮,周围错有一圈连续锯齿纹,钮座四周以微弧状方形纹作饰,弧方形纹四角各向外延伸有四片较大的、内部填以多组变异云纹的柿蒂形叶饰,其叶尖端绵延伸至镜缘,使整个镜背均匀的分成四区。每区内各有两只呈对称状展翅欲飞的凤鸟,凤鸟高冠喙吻相对。在相对的凤鸟高冠中各有1字,为汉代常见的“长宜子孙”四字。镜的外缘饰有连贯的十六个内向连弧纹,连弧饱满,内部满饰繁缛灵动的变异云纹。

    错金,是一种有着极好装饰效果的工艺,其充分利用了金属自身的不同色泽来达到装饰的目的。方法是在作范时,先是在器物的胎壁上铸出或錾刻纹饰凹槽,然后在凹槽内填入金丝,使两者结合牢固,再用错石将器物表面加以错磨,使之光滑平整,这样华美的纹样就显现出来。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枚铁镜虽锈蚀严重,但通过 X光透视,使我们得以清晰地窥见铁镜上原饰有的繁缛而精美的错金花纹。其中部分错金花纹虽细如毫发,但在 X光下仍清晰可辨,充分反映了汉代娴熟而精湛的错金技艺。

雷台汉墓主要展览

武威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征集、考古、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充分展示武威汉代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馆内设有《天马西来——雷台汉文化陈列》和《凉州词陈列展览》两个展览。

《天马西来—雷台汉文化陈列》共展出雷台汉墓及武威两汉时期各类珍贵文物260件,展览依托雷台汉墓出土的文物,结合汉代文化发展背景,进一步解读武威天马文化和汉文化。《凉州词陈列展览》立足于《凉州词》发展源流,以新媒体、场景、互动项目等现代科技手段,从四个方面展示凉州诗词文化和武威历史文化。

雷台汉墓历史文化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建有明天顺年间的雷台观而得名“雷台”,数百年来香火不绝。

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

雷台汉墓文物保护

1983年,雷台汉墓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9月,雷台汉墓墓室内部抢险加固工程已完成。

雷台汉墓旅游信息

  1. 地理位置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57号。

  2.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4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3. 开放范围

    1.雷台汉文化博物馆露天部分;

    2.雷台汉墓(雷台一号汉墓);

    3.《凉州词》专题陈列馆。

  4. 门票价格

    45元 /人

  5. 交通信息

    在武威市内乘武威公交1、2、6、7、9、101路公交到达。